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沧市 >> 临沧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临沧地区道教發展明清時期

来源:临沧市 时间:2017-10-28

臨滄道教

信仰

临沧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临沧地区辖有临沧县、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全区人口共多万,其中少数民族76万,有汉族和彝、佤、傣、白、拉祜、布朗、德昂等21个少数民族。区内有基督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汉地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传播。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时期,临沧地区就建有道教宫观,但是,此时还没有道士的活动。虽然,在明朝时期,有大量的汉族人民涌至云南各地,汉人所奉道教已在云南各地产生较大影响,但是,道教并未就此在临沧地区得以发展。道教传入临沧地区的时间,可以从现存的最早的有关临沧地区道教的资料中得知。临沧县子孙庙中的《观稼楼记》碑载:县城北有子孙庙者,建自清雍正中,乃长官司俸廷征之母罗安人香火院,为土司创修道院之始。另有《续修顺宁府志》载:清朝时,有大姚人高太明出家于西蜀青羊宫,道光初年游至顺宁(凤庆县)创建雪华观,力行心解,能辟谷不食,附近皆宗仰之;今契岭以东诸山道院皆其流派,远及云县、缅宁(今临沧县)各地。据此,高太明乃是第一位在临沧地区传道开山立派之人,临沧地区有道士开山立派应始于道光初年。

——臨滄道教傳入歷史淵源

發展

道光以后,临沧地区的道教日渐兴盛,道观日臻兴旺,道人也越来越多,历史上全区共修建了77所道观,道人达多。临沧地区道教的兴盛与龙门派弟子阮一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阮一诚原籍玉溪,坤道,生于嘉庆十三年(年),卒于光绪十七年(年),道光初年到凤庆县灵应山拜杨清浚为师,道光十三年(年)云游到缅宁(今临沧县)并住持三清宫。咸丰年间,三清宫遭火灾,阮一诚又迁往子孙庙并住持之,收杨阳悟、马阳富等为弟子,此后,杨阳悟等人又收得阮来庆,华来顺、游来定等16名坤道弟子,这16人又传有43名"复"字辈弟子,使得子孙庙香火旺盛。在此期间,华来顺于民国22年(年)首次率领道徒5人,到四川青羊宫二仙庵受戒。两年后,华来顺又与阮来庆率道徒18人前往四川受戒。民国27年3月2日给受戒者每人一张四周刊有神像的净戒牒,一张《太上继宗演教化大德传戒律师训示》,戒书(五本《首戒必尺》、《初真戒》、《天心大戒》、《登真篆》、《中极戒》)以及锑质缘钵一个,锑质净瓶一个,木质皇冠一顶。此举对临沧地区道教水平的提高有极大作用,推动了临沧地区道教的发展。

道教活動

解放前,临沧地区各地道徒按旧习每年农历六、九月举办礼斗朝真会,每三年做太平清醮一次,遇旱、涝、瘟疫等灾害,办道场、作法事。现在,各地道观的活动主要是在宫观内为百姓作祈福禳灾法事和庆典活动,以及每天诵早、中、晚三坛功课经。临沧地区的各地道人按照"自养"、"自办"的原则,通过生产劳动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東南亞道教聖地

石洞峙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zx/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