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临沧市市府所在地临翔区。临沧市被誉为“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共有佤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等24个少数民族分布,民族风情文化多元化,浓浓的文化底蕴滋润着这里的人民。临翔区第一中学依山傍水,面朝南汀河,背靠斑凤山,风景秀丽,占地亩。学校始建于年,由临沧县一中更名为临翔区第一中学。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于年7月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单位”、“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办学以来,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文化发展,立足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结合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多、民族类别多、民族特色突出的实际。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逐渐打造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做到文化立校、文化兴校、文化强校。
1.立足民情校情,明确文化建设发展思路。为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临沧少数民族众多,各具独有的民族风情,分布较广的特点。学校坚持教育教学与民族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为目标,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目的,推动形成厚重的学校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文化底蕴丰富、有特色的高级完中。
2.结合精准扶贫,把握文化发展新机遇。临翔区一中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精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对接华中科技大学及其附属中学对临翔区一中的对口定点帮扶活动,在打好教育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实施文化“扶贫+扶志+扶智”工程,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创建华科文化特色实验班,让研究生指教团队,援临特聘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积极做文化传播的使者。文化建设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华中科大及其附中领导和老师定期到校帮扶,临翔区一中也加大领导教师到华科大及其附中的跟岗交流学习力度。完善学校文化交流机制,做到不同文化交流借鉴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发挥文化共享网络、资源、服务等优势,发挥文化固校安校作用,支持临翔区一中边疆特色文化资源走出临沧市。
3.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共创和谐校园文化。学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民族团结为前提的民族关系原则相结合。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民族团结教育立足引导,重在教育。遵循各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打造出学校各族学生和谐融洽的在一起学习生活环境。
4.弘扬临沧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临沧作为西南边陲的一颗明珠,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临沧——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沧源崖画,清代道光年间的广允佛寺,鲁史古镇,茶马古道文化,葫芦小镇(国际旅游度假区),班洪抗英事迹等等,无不是临沧优秀的人文地理代表。临翔区一中把这些特色文化代表作为国旗下讲话主题,把民族文化知识的普及宣传融入到国旗下讲话中,组织学生在国旗下讲话中,讲述少数民族人物事迹,介绍临沧的风土人情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秘境临沧”为主题的手抄报大赛。使学生并对临沧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心。
5.开展“以礼育人”,创建校园新风尚。着力打造以“礼”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再将由制度和精神两种文化内化而成的“礼”形象化、符号化为标识文化,从而构建起制度、精神、标识三种文化为一体的特色“礼”育文化格局。将礼仪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励志教育、生涯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创造教育等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环境道德意识,积极开展以经典诵读、读书分享、科技竞赛等为主的文化科技型活动,以体育艺术节、趣味运动会等为主的文体娱乐型活动,以勤工俭学、社区服务、敬老爱老、拥军支农等为主的社会实践型活动,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类颁奖典礼、升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告别童年及成人仪式、校庆、道德讲堂、国学课堂等典礼、仪式和讲座,将礼仪规范生活化,让祖国、集体、他人,法制、礼仪、传承走进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伙伴。“以礼育人”已成为了临翔区一中的一个办学特色。
6.编写校本教材,渗透民族文化教育。编写校本教材,将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两教材纳入常规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学习内容,更好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英语等学科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名人、民风民俗、地方故事、抗日斗争故事等内容;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印染、手工编织、民族服饰以及土家图腾、剪纸、木雕、窗花、根雕、盆景等内容;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习甩发舞、打歌、“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开展打陀螺、踢毽子、放高升等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欣赏佤族对情歌,加入木鼓、象脚鼓、葫芦丝等民间吹打乐等内容。把文化建设融入到研究性学习,把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作为主要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引进了佤族傣族民族文化内容,并在一些民族特色乡村(南美拉祜风情小镇、临翔区昔归普洱茶小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师生利用特有的佤族文化资源进行实践,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竞争力。独特的校园文化正引领着临翔区一中走出困境,走向自强,走向辉煌,实现教育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将临翔区一中打造成为澜沧江畔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作者马明荃陈金兴系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zx/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