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临沧除了茶马古道这条历史之路,还有一条古丝绸之路的支路在这里留下了先祖们的脚印。时光流逝,那条在古代中国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丝绸之路支路的地方在哪?这期小编带大家走进七县历史最后一站:镇康。
三国蜀汉建兴3年属永昌郡辖的永寿县,隋朝至唐朝除属濮部地,南诏时期属永昌节度的拓南城。大理国后期,县境北半部地区属镇康城(今永德县永康),南半部属麓川辖治的景麻甸(今孟定)。元朝初年属镇康东路安抚使司,至元15年属镇康路军民总管府,明朝洪武15年属镇康府,17年属镇康州,后归属湾甸御夷州,永乐7年后又属镇康御夷州,万历12年,县境南部地区归耿马安抚司辖治;清朝时期,县境北半部归属镇康土州,南部地区属耿马土司辖治。明、清两代,县境均为土司制度,北半部地区于光绪34年改土归流,南部地区土司制度一直延续至年。民国2年,北半部地区属原镇康县,南部四圈地属耿马土司,归顺宁(今凤庆)县辖。年4月5日,镇康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保山专区。年2月后,今镇康县境全部归属原镇康县,年5月划归临沧地区(原缅宁专区)。年1月1日,原镇康县一分为二。东部5个去64乡组为永德县;西南部4区44个乡组建为镇康县,在县境中部的凤尾坝新建县城。境内居住着汉族、傣族、彝族、佤族、德昂族、拉祜族、布朗族等19个民族,年末全县有人口人,每平方公里52人。全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地26亩,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
镇康冬无严寒想,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8℃。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陆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甘蔗、紫胶、橡胶。矿藏以锡、锑、铅、大理石等。轻重工业主要有电力、茶叶精致、制糖、虫胶加工、食品加工等。县城座落在薄刀山下,四面环山,面积3.2平方公里,海拔米。~年平均气温20.8℃。治所移驻后,开始城市建设。年辟为中缅互市市场后,集市贸易逐步兴旺。
镇康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支道,是通往缅甸和东南亚诸国的陆路捷径之一,这里浸淫着古风的民歌,透出镇康曾充满商机,烙印着古代马帮的身影。如今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需要文化来支撑,而“阿数瑟”以其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堪称文化中的“瑰宝”,打造桥头堡“阿数瑟”应先试先行。‘阿数瑟’是古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它与广西民歌、陕北民歌一脉相承,是民歌中的活化石。
在镇康县的村村寨寨,一到农闲时节,特别是每逢节日或红白喜事场合,人们都会通宵达旦弹三弦、吹箫、吹笙围圈歌舞;在镇康新县城南伞的中心市民广场、居民小区,每一个天晴的夜晚也都有这样完全相同的娱乐活动按时开展,参与的激情豪迈,观看的兴高采烈,这就是“打歌”。打歌活动进入高潮,男女歌手分别作曲领唱后,众歌友都要高声齐唱收尾压脚,这就是唱“阿数瑟”作对子。
“打歌”是一种老少皆宜、最受欢迎和最普遍开展的娱乐、健身活动;也是边疆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致祝福的一种优秀舞种。千百年来,“阿数瑟”打歌唱调就像一腔柔肠白啭的天籁之音,飘荡在这充满无限诱人、神幻色彩的滇西南茶马古道、秘境边关的村村寨寨,脍炙人口,世代传承,让人如痴如醉、充满着无限的遐想,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苦乐年华的真实写照、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历史资料来自临沧市市志办及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zx/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