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沧市 >> 临沧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丰富多彩的巍山临沧之旅中

来源:临沧市 时间:2020-8-24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96891.html

4、凤庆文庙和滇红茶博物馆

凤庆文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省仅次于建水孔庙的滇西第一孔庙,是人们祭奠孔子的地方。

凤庆文庙位于凤城城西虎山东麓,从山脚到山顶,依秩沿中轴线建有泮池,大成殿、魁星阁等八大建筑,是一组具有佛寺建筑风格、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室内外各有一座孔子雕像,是凤庆著名的名胜古迹。

文庙大门

年,凤庆县政府启动文庙修缮和规划建设项目,在文庙前方修建了文庙广场,由高大的“朝天门”和两排庄重的华表组成,周围是民居、商铺等建筑,全部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非常壮观。我不禁感佩凤庆县政府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每一代人都在创造历史,百年之后,这里和文庙一样,也将成为名胜古迹。

在文庙广场边上,有一座“凤庆滇红茶博物馆”,里面收藏了滇红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历史文稿、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等资料、茶农生产、生活用品用具、各式各样的茶具和年代久远的样茶藏品。博物馆还通过实物展示和影像技术,详细介绍了中国茶叶发展史和云南滇红发展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民风民俗,很有参观价值。我在这里第一次知道并看到茶叶化石,很惊讶,以前只知道有动物化石,不知道还有植物化石。

展品

5、鲁史古镇

鲁史古镇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这次终于成行。它距凤庆县城82公里,路途不算远,但都是山间公路,坡大弯急,许多路段回头弯连着回头弯,很考验司机和乘客。

鲁史古镇地理位置特殊,是古时滇南通往蒙化(今巍山县)、下关、昆明;北上丽江、西藏,直达印度;南进顺宁(今凤庆)、镇康,再西出缅甸的咽喉重镇,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镇”,距今已近年历史。当年这里四方商贾云集,来来往往的马帮,由北到南运来丝绸、百货、中原文化,又从南到北运去茶叶、药材,具有多民族文化的特点。徐霞客年来到这里时,就非常感叹鲁史的繁华。抗战时期国际救援中国的生命线又从鲁史的茶马古道通过,更增加了这座古镇的光彩。

远眺鲁史古镇

鲁史至今仍保留着一段三米多宽的青石故道,上面的马蹄窝还清晰可见,两旁的房舍都已破旧,它们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鲁史古镇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年列为全国个特色小镇之一,年,茶马古道鲁史段成为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年云南大学在鲁史建立云大书苑,致力于保护古镇及开发滇西文化。

鲁史古镇的格局、民居建筑都深深地打着茶马古道重镇的历史印记,它不像巍山古镇有规划好的棋盘格局,而是随着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经商、定居,街场规模逐渐扩大,以四方街为中心形成了“三街七巷一广场”的格局。民居建筑多为北方四合院和江浙风格的三合院,也有南诏“三方一照壁”风格的。所以我们参观了巍山古城到鲁史,就感觉鲁史无统一规划、无突出特点,甚至有些杂乱,这是历史造就的。

我们在鲁史的时间不长,来不及多走细看,重点参观了四方街古戏台、阿鲁司巡检司和骆家大院。

四方街作为鲁史镇的中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它是一个四周房屋围起来的长方形的小广场,广场里横七竖八停着些车辆。广场一端是一个古戏台,看得出维修过,油漆还很新鲜。四方街上只有这个古戏台能让人联想到当年这里的繁华和热闹。

古戏台

鲁史镇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年间,朝廷就在此设“阿鲁司巡检司”,明朝有名的户部尚书龚彝就是鲁史人。清朝年间,鲁史曾设阿鲁巡警司。(彝语“阿鲁”意为“小城镇”,后称“阿鲁司”,再后来便说成“鲁史”了。)所以“阿鲁司巡检司”应该是鲁史的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但这里的门头上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巡检司,一块是客栈。走进院子,只有一间房子悬挂着“明镜高悬”的牌匾,摆放着铜锣等当年巡检司升堂的物品,房间和物品都维修过,油漆也很新鲜。院里的其它地方都成了客栈,“三方一照壁”的院子,照壁上的书画都被晾晒的被单遮拦,让人很不舒服。显然在这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超过文物保护。在巡检司,只有大门上的对联让我感受到这里中华文化底蕴的厚重及经久不衰的意义:上联:吏不在尊卑只要待民以德为政以仁德仁齐备乃良吏。下联:人何分贵贱但能报国唯忠事亲为孝忠孝兼修即完人。

骆家大院的主人骆英才,生于年,是鲁史敢吃螃蟹的人,他第一个人工种植茶叶,还开设了“俊昌号”茶庄,在他那个时代就实现产销一条龙,着实让人佩服。在以茶叶为支柱产业的鲁史,骆英才无疑是有重大历史贡献的人物。他的故居保护得很好,二层楼的一个小四合院,不算豪华,但温馨、殷实。

6、古墨村

古墨村隶属于凤庆县诗礼乡,只有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荣获了“中国传统村落”、“中国避暑小镇”、“牵手中国最美村镇”的美誉。

走进古墨村,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村里的路是石板路,村里房屋的墙是石头垒成的,屋顶是薄薄的石片铺成的。村里有许多高大、挺拔的核桃树,看树干的粗细,上百年的古树居多,许多石头房就掩映在核桃树下。一条名为“流浪河”的小溪在村里潺潺流淌。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污染,只有清新得醉人的空气,只有充满诗情画意的古朴之美。

寨门

民居

村里的路

村里的河

古墨村有个古磨坊群,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墨村的先辈们非常智慧,盖了30多间磨坊,利用终年流淌的流浪河水磨米磨面榨油。最早的磨坊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古磨用的水

正在磨包谷

废弃的古磨

据说古墨村因多有文人墨客而得名,清朝年间考取进士的就有7人。但因时间关系,我们主要在古磨坊群周围游览,没有去到村民的聚居区,所以没有看到相关牌匾。古墨村所在乡称为“诗礼乡”,与古墨村相邻的还有个“牌坊村”,估计这块土地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这一路走来,不论是鲁史、安石村还是古墨村,都感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硬件投入也不少,但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宣传非常欠缺,既无当地讲解员,也无书面资料,网络上的介绍也不多,让游客许多东西搞不清楚,弄不明白,这可能是云南旅游景区的一个短板。

7、滇缅铁路遗址园

从云县县城沿国道祥临公路南行15公里路边,有一座气势磅礴、雄伟庄严的“滇缅铁路遗址纪念园”,用多组雕塑再现了当年滇缅铁路沿线各族人民为铁路的修建捐款捐粮,投工投劳,艰苦奋斗的悲壮历史。

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危急阶段,出海口全部被日军封锁,唯一的、刚刚建成的滇缅公路已经不堪重负,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再建一条滇缅铁路。当年勘察、动工,起点为昆明北站,经安宁、楚雄、祥云、弥渡、南涧、云县、临沧、永仁、镇康、耿马,从孟定出境到缅甸腊戌,连通缅甸首都仰光,全长公里。沿线各族民众紧急动员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从动工起历时4年,路基全线贯通。年,昆明至安宁已经在铺轨,日军却占领了缅甸,之后又相继占领滇西腾冲、龙陵等地。滇缅铁路不但无法继续修建,还担心日军机械化部队利用修好的路基长驱直入,国民政府不得已下令炸毁刚修建好的路基、隧道等设施,30多万民工的艰辛劳动成果化为废墟。当年,仅云县就投入劳力人,约占当时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

之后,因各种原因,这段悲壮的往事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连我这个在铁路干了一辈子的人,都不知道滇缅铁路,这次看到行程还以为滇缅公路写错了写成滇缅铁路,闹了一个大笑话,之后才上网查资料,了解这段历史。现在还在运行的昆明北站到石嘴的米轨铁路,就是滇缅铁路仅存的遗迹。

年,年逾古稀的著名作家彭荆风偶然得知滇缅铁路,出于历史责任感,他走访了铁路沿线十几个县的铁路旧址,寻访、查问众多人事后,用翔实的材料,真挚的感情写成了《滇缅铁路祭》一书,作家用“一段疼痛的回忆,一部悲壮的关于路的历史,一项胎死腹中的伟大工程、一段永难消逝的铁路情结”祭奠滇缅铁路,让这段历史浮出水面,填补了云南现代史的一段空白。

年,云县政府投资一千多万元,修建“滇缅铁路遗址纪念园”,充分利用抗日战争时期在云医院、撒马坝备用机场、忙怀隧道遗址、官桩河土方堆等历史遗迹,再现各族人民修建滇缅铁路艰难、悲壮的场景,留下永久性的纪念景观。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以滇缅铁路为题材的遗址公园。我们看到的雕塑群只是遗址公园的一个部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zx/4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