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我国西南地区重要铁路通道——云南大(理)临(沧)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杏子山隧道安全贯通。至此,大临铁路35座隧道全部实现贯通,为全线如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央视报道杏子山隧道贯通
全长米的杏子山隧道位于横断山脉无量山与哀牢山结合部,属单洞单线Ⅰ级高风险隧道,是全线重难点工程。该隧道地质构造复杂、类型多样,穿越5条大断层、1处背斜,Ⅴ级围岩占比达92%以上,存在断层破碎带、顺层偏压、岩溶、高地温、高地应力、突水涌泥、瓦斯气体等不良地质,全隧按照“进口+斜井+横洞+出口”4个工区组织施工。
杏子山隧道纵断面图
杏子山隧道围岩以炭质板岩为主,受断层破碎带影响,岩体极破碎,耐崩解性差,遇水软化,呈流塑状。然而,杏子山隧道恰是一条富水隧道,施工期间最大涌水量达到每天立方米左右。同时,掌子面开挖时容易引起失稳,初期支护最大变形达2米多,不仅降低掘进工效、延长工期、增加成本,还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遇水便会“化岩为泥”的炭质板岩
为解决施工难题,现场综合采用一系列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在开挖之前先探明前方的围岩状况,根据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开挖和支护参数,严格落实监控量测预警施工机制,并多次邀请国内隧道专家现场会诊,经过反复论证及现场不断深入的实践、探索,同时结合“快挖、快支、快封闭”的施工理念,最终成功创新出单线软岩隧道快速施工工法,成功解决单线隧道内作业面狭小、工序多、交叉施工干扰大的难题,施工进度较前期显著提升,为隧道顺利贯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杏子山隧道首次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大规模运用玻璃纤维锚杆加固掌子面,借助这种新型材料“抗拉不抗折”的特性,大大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工效。同时,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通过数据收集、全面分析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的情况,实现隧道施工过程全面受控。
针对高地温状况,现场通过增加配置大功率通风机、射流风机、制冰机等设备,将洞内温度从40℃降低至34℃左右,有效改善了施工环境,提升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及施工效率。
超前管棚施工
自年12月份开工以来,集团大临铁路项目部科学优化工艺工法及施工方案,精心组织科研创新,仅依托杏子山隧道便取得授权专利5项,形成工法3项、编写专著1部、发表论文11篇。其中,《大临铁路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成果经专家评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成功应用于现场,在有效防止隧道发生大变形的同时,节约了大量劳务及设备成本。
围岩变形监控量测
大临铁路从大理站引出,经大理州的巍山县、南涧县,跨越澜沧江后经云县至临沧市临翔区,全长公里,设计时速公里。作为云南省“八出省五入境”规划铁路网中的重要通道,中缅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临铁路建成通车后,将结束临沧市不通铁路的历史,从昆明到临沧仅需3小时,比现在所需时间节约一半以上,对改善滇中、滇西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推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w/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