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指导工作时,殷切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以来,耿马县以被列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第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为契机,以被省民委确定为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点创建工程的全省十个示范县之一为契机,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在路径探索、完善措施、创新载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于年底顺利通过省民委的考核验收,为持续深化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把耿马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围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着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耿马县启动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始终突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这一主题,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强基工程、一把手工程、生命线工程,将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县乡村组四级联创”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示范县创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使者”作用,当好感恩党情的引领者,切实把“党的光辉”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实在在照在群众的心坎上,各族群众在创建工作中更加深切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爱党、爱国、爱家乡,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推进临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升华。
二是围绕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加大示范创建投入力度。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耿马县始终把“推动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确保同步小康”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创建工作领域倾斜,实施《耿马自治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耿马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年建设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民族专项资金的同时,县财政每年分别安排少数民族机动金和少数民族发展金不少于50万元,宗教工作经费不少于20万元,用于夯实创建基础、打造特色产业、扩大示范效应。三年来,耿马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共投入资金3.14亿元,建设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21个、民族特色村寨10个,覆盖8个乡(镇)、1个华侨管理区、51个自然村。通过示范点建设平台,带动贫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县创建格局。
三是围绕拧紧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着力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弘扬工作。耿马县的民族文化,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特色鲜明,是各民族的重要象征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体现。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傣族构皮手工造纸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族马鹿舞、白象舞和濒危语言文字——傣绷文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批民族民间艺人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依托民族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少数民族文物、珍贵实物资料、民间口传文学的收集整理和民族民间技艺的保护开发、推广普及和对外交流,出版了《中国云南耿马傣文古籍编目》和《耿马傣族历史古籍典藏》。加大民族语言文字的推广使用力度,投资研发了傣那文软件系统,填补了傣那文无软件系统的空白。以建设民族特色村寨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传承展示为灵魂,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式发展,水文化旅游节暨泼水节荣获中央七台《乡土?盛典》栏目民间节会人气奖,“山魂水韵?边关枢纽?风情耿马”民族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
四是围绕增进民族宗教关系的融洽,着力抓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就是要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耿马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功举办了耿马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三个离不开”和“五个共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多年来,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相继开展了《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森林保护和管理条例》等民族自治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工作,依法保障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法律法规,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围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耿马县将示范创建工作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坚持政策保障、经费投入、补助救助和教师队伍配置“四个优先”,启动实施“边境县14年免费教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因地制宜实行双语教育,全县无不通晓或基本不通晓国家通用语言的村寨。加快完善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2.9万人,参合率达99.41%,覆盖率达%。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民族特色体育场所建设,促进全面健身运动和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六是围绕维护边疆和谐稳定,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团结是宝、稳定是基。全县注重强化抓基层、打基础、强一线的工作理念,推动基层组织建设与示范创建工作的深度融合,筑牢民族团结根基。健全和完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推行城镇社区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探索农村社会管理有效途径,增强城乡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开创秩序和谐、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新局面。抓实平安耿马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全力维护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管边治边的良好局面,使强边固防有效延伸到基层、扎根到群众当中,有效维护了国家利益、边疆稳定、边境安宁。
耿马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是边疆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祖国西南边陲更加绚丽绽放的缩影,是耿马各族干部群众落实“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写照。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特别是沿边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耿马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推进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重视云南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耿马县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最核心的战略任务,是全县29万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要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基调,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为主题,以“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为目标,大力弘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抓实党的领导、经济建设、社会和文化建设、法治建设、边疆建设五件事,坚持创建工作项目化、项目具体化、责任清单化,加强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方面作出示范,努力把耿马打造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耿马县委统战部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w/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