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的岩茶,在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第一时间呈现武夷山。的确,武夷山的岩茶向来被人啧啧称赞。甚而当我们在百度中搜索岩茶的时候,也会介绍岩茶属于半发酵茶的茶叶,主产区是位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茶区。
之所以成为岩茶,是因“岩岩有茶,无岩不茶”而得名。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有“奇秀甲于东南”的美誉,而产于此地的岩茶更以“岩骨花香”独特的岩韵深受广大茶友喜爱。作为中国十大茗茶之一的岩茶,大红袍更是被称赞为岩茶之王的殊荣。除了武夷山的岩茶,中国还有一个岩茶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茶叶的故乡云南。如果说“活、甘、清、香”这四个字能够代表武夷岩茶岩韵的特点,那么,云南的岩茶则需要在这四个字的基础上更增加了“醇、厚”这两个显著的特征。
云南也有岩茶,一定颠覆了很多人习惯性的认知。更多人眼里,云南主要是普洱茶、滇红茶,怎么还会有岩茶呢?其实,普洱茶和滇红茶是云南最主要的代表性茶叶,并非云南茶叶的全部。云南也有全国名优的绿茶,还有白茶等。中国岩茶一颗璀璨的明珠,面积全国首屈一指,竟然就藏在云南的大山深处,还有着云南岩茶之乡的美誉!
历史重要的驿站
清朝可谓是既唐宋之后,中国茶叶历史上有一个鼎盛时期。云南的普洱茶,在清朝年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从这个时期开始,云南的马帮穿行在崎岖蜿蜒的山路,所经之地形成了重要的茶马古道的文化。
与澜沧江隔江对望的是普洱茶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普洱府,而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在茶叶贸易往来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马台乡就坐落于临沧东部的澜沧江河畔。作为重要的茶叶贸易中心,普洱府是马帮和茶山茶贩重要的聚集地,也在这里形成了如火如荼,热闹非凡的茶市。
清朝的中期,在澜沧江边设了渡口,缅宁厅与普洱府在当时,主要通过水上茶路交互来往,在当时也是缅宁与普洱之间一条非常活跃的经济带。由于行人、马帮通过此渡口过江,再跋涉陡峭的山路,此时已经是人困马乏毫无气力。这时出现在马帮和商贩眼前的平台,无异于是精神上的一股清泉。渐渐地,人们在此开设马店,成为商品交换的集市,故得名马台。
马台岩茶
与武夷山岩茶相比,马台岩茶大都隐藏于大山深处,好似神秘的天外仙子,难得一见的真容,总是留给人无尽遐想的空间。正因如此,马台乡茶区的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茶岩共存的环境举世难得。也因此,马台乡的岩茶成为云南岩茶的代表,也无愧云南岩茶之乡的美誉!
之所以说云南岩茶有着“活、甘、清、香、醇、厚”的特点,也是因为原始的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好,马台乡的周边都是密林覆盖。自上而下的水资源完全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农田与耕地都在茶区的下游。马台乡的乔木茶区距离公路也比较远,主要集中的后山之上。由于山高路陡,绵亘蜿蜒,了解的茶商并不是很多。提到马台乡,一些人会想到台地茶,那也是因为在道路两旁种植了很多台地茶的缘故。正因为如此的环境,才造就了马台乡岩茶的厚、醇的特点。
马台乡岩茶生长在嶙峋的怪石之间,两地乱石穿空,陡峭险壑,海拔米左右的山脊处,大片大片的古茶树膺任而生。生在在乱石相间的岩石之中的古茶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挺拔的身姿,毅然在险恶的环境中,显得尤为壮观。如此大面积的茶石共生的环境,不仅是云南,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石与茶相生不息,茶与石共生共长,百年的古茶树屹立在乱石之间,是生命的顽强不息,是相伴相生的茶石奇景。
茶树周围的土壤层基本被大石所掩盖,在土壤中夹杂着砂砾。相对疏松的土壤提供了茶树生长的良好环境,使得茶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据云南省茶叶协会的研究,马台乡的茶树根系代谢,合成了较多氨基酸,造就了马台乡岩茶鲜爽灵动的口感体验。作为明前的制作的岩茶,滋味的甘醇厚滑之中,又有着鲜爽香活的口感。较之武夷山的岩韵,让马台乡岩茶别有一番特有的岩韵。
马台岩茶,独树一帜
马台乡,从一开始就有着深厚的茶马文化底蕴。往日摩肩接踵的茶马古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恢复了平静。位于临沧市临翔区的马台乡,在茶叶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红色渡口”的马台乡,犹如一位时间的老人,给我们讲述着曾经的峥嵘岁月,给我们在每一个兀立的怪石上,记载了昨日的繁华与喧嚣。
茶与石的完美融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在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在万树簇拥的密林之中,马台乡的岩茶独树一帜,带给人始终难以忘怀的岩韵茶香。
岩韵花香,气韵灵动的马台乡岩茶,有如隐士的少女,寸寸芬芳撩动心扉。拥有世界独一无二古茶树和奇石共生景观的马台乡,可谓是顶级名茶的产地。
话题:是否你也品尝过云南的岩茶?你有怎样的体验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s/9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