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调查队近期对在临翔区的55名外来农民工开展了农民工市民化调查,据调查情况显示:进城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改善明显,就业收入保持稳定,但社会保障仍显不足,外来农民工进城落户和长期稳定发展仍需多方加强支持和保障力度。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55名被调查对象中,80.0%为男性;32.7%的年龄在41-50岁之间;67.3%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54.5%的婚姻状况为已婚;38.2%的婚姻状况为未婚;36.4%拥有1-2个子女;12.7%拥有1-2个未成年子女,其中,这些子女均在临翔区上学,41.8%配偶、子女、父母未随迁。
二农民工就业收入持续稳定,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一)倾向选择就近务工,就业持续稳定。接受调查的55名务工人员中,有24人来自临翔区其他街道或者乡镇,17人来自本市其他县,5人来自本省其他县(市区),只有9人来自外省。有36.4%的农民工在务工地就业时间累计达到了两年至四年,30.9%的农民工从事目前工作连续稳定,就业时间达到了六年至十五年,有2人甚至达到20年。如来自临沧市云县的农民工赵某自年以来长期在临翔区务工,八年来,除了春节期间回家过年之外,其余时间都医院从事宣传员工作。
(二)农民工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对自己在外居住条件满意度较高,其中36.4%的农民工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满意度为“比较满意”,52.7%认为“一般”,只有4人感到“不满意”,56.4%的农民工居住在单元房,30.9%农民工居住在平房。如农民工杨某,务工期间居住的单元房是申请租赁公租房或廉租房,小区租金便宜,环境优美,生活便利。55人中,像杨某一样申请租赁公租房或廉租房的人有14人,近年来,当地政府一些政策向农民工倾斜,农民工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三)工作收入情况满意度总体较高,拖欠工资、不给加班费等情况较少。调查结果显示32.7%的农民工表示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另有49.9%的农民工感觉“一般”,只有2人对自己的工作感觉“不太满意”。从收入水平满意度情况来看,27.3%的农民工表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比较满意”,另有50.9%感觉“一般”,有6人感觉“不满意”。如农民工李某,进城后在一个建筑工地做专业技术工人,月工资余元,年收入在8万多元左右,自身对工作和收入总体感觉比较满意,除满足基本生活开支外还有较多结余。85.5%的农民工表示没有遇到过工资被拖欠、不给加班费等权益受损情况。
三愿意在城镇定居而不愿在城镇落户(一)外来农民工在现务工地城区(老家城镇)定居意愿较强。41.8%的农民工有在城镇定居意愿,5.5%已经定居。有定居意愿的农民工中,88.5%的农民工打算(已经)在现居住城镇定居,因此次参与调查的55户农民工65.4%来自于本市县区,说明外出农民工倾向选择生活在家乡附近的城区或镇区。选择在现务工城镇定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临翔区位于临沧市中心,教育资源在市内较优质,居住环境较好,就业机会也较多。
(二)外来农民工在进城落户上有诸多自身考虑。只有34.5%的农民工明确表示已经或者有意在城镇落户。8人明确表示目前没有在城镇落户的意愿,占14.5%,50.9%表示不确定是否有在城镇落户的意愿。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民工之所以不愿落户城镇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不愿放弃土地、放弃农民身份。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空前,农民工感受到“三农问题”被重视程度相当大,对后期国家扶持更是怀有更多的期望,所以不愿放弃土地、放弃农民的身份。二是高房价下的城镇生活成本较大。由于目前房价高涨,以临翔区为例,城区新建商品房价格普遍在元/平米左右,对于普通农民工而言是笔不小的开支,相反在老家拆房建房的成本要低得多。而此次专项调查中,45.5%的农民工认为定居城镇的主要障碍是收入低,20%认为住房贵。三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有后顾之忧。据调查,当前大部分农民工参加的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担忧随着年龄增大无法务工,仅靠60岁以后每月能领元养老保险金生活无保障而不愿落户城镇。调查显示,55名农民工,年分别只有5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其他大部人只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
(三)中青年进城落户意愿较强烈。调查结果显示,在愿意落户的人中,84.6%的年龄在31-50岁之间,有?40.9%的子女在城镇上学。当前长期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落户城镇的意愿普遍高于中老年务工群体。这部分人之所以有意落户城镇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有相对稳定、较高的收入,后顾之忧相对较小。由于年轻力壮且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收入稳定,有落户城镇的经济基础。二是考虑子女教育。调查中很大部分人有意落户城镇完全是出于对城镇较好的教育水平考虑。来自云南省宣威市的尹某为了女儿能在城区上本市最好中学,在天有中学附近买了套三居室的小区房。
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定居城镇同时不放弃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及住房,双栖生活形成资产空置、资源浪费。调查显示,69.1%的农民工拥有承包地和宅基地,其中,89.5%的农民工表示如在城镇定居,希望承包地继续保持自家耕种,其余10.5%的农民工也表示将承包地留给亲戚等耕种,97.4%的农民工表示即使进城定居,也要保留宅基地及房屋。目前已在城镇购房或者居家外出务工的相当部分农民工并没有放弃农村的耕地、宅基地,一般耕地由父母或他人代耕,房屋则空置。此次参与调查的55户农民工中,58.2%居家外出务工,老家没有未随迁家庭成员,目前老家承包地大都由父母或其他亲戚代耕,房屋则空置。临沧市云县何某一家在市里买了房,老家承包地由亲戚代耕,房舍完整保留,外出期间都处于空置状态。55户中,58.2%举家外出,其农村房舍也空着,相当于超过一半的房屋常年无人居住。
(二)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农民工进城后顾“有忧”。据调查,当前农民工总体收入水平较低,收入不稳定,无完善的医保、养老保险等作支撑,加之预渐高昂的房价、子女教育费用及医疗费用,成为横亘在农民工与城镇定居之间的屏障。如农民工尹某就表示,上小学的二女儿每年光学费就要2万元,各个培训班费用每年动辄5、6万元,不仅经济压力大,他还表示,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时间与自己上班时间冲突,也带来了很大压力。如农民工何某,虽然自己已经在城市中买房居住,但是由于没钱没技术,只能在建筑工地从事繁重的体力活,他就表示自己和老伴儿已年过五十,体力已经日趋不足,只参加了到60岁每月能领元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担心给本来生活压力就很大的儿女们带来负担。
(三)用人单位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政策落实不到位,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小。调查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46位工资性就业者中,只有34.8%的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高达65.2%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并未与之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此项政策并未真正落实到位,一旦侵权事件发生,农民工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保障。城镇职工保险方面,91.3%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并未为其购买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农民工郑某反映,用人单位没有与之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其购买城镇职工基本保险,虽然现在工作顺利无事,可是一旦发生工伤等自身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他担心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政府职能部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提供乏力。调查显示,55名农民工中76.4%的农民工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且23.6%拥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当中,多为建筑业中的初级、中级技工证,职业技能单一,造成职业选择面较为单一,且大多只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另,55名农民工中,只有10.9%接受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高达89.1%的农民工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五关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几点建议(一)探索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落户农民工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等农村资源,避免农村空心化。鼓励进城落户农民工放弃耕地、宅基地,节约耕地资源,减少浪费,同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给予放弃农村资源的农民工在购房、就业、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相应优惠政策。如可让放弃农村耕地和宅基地的农民工低于现行缴费标准购买或者置换相应年限、相应缴费标准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完全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二)加快推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目前城乡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差距仍然较大,如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随迁子女难以进入城镇公办学校就读,造成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入学贵等问题,使得农民工进城难上加难。包括子女教育在内的各项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都应积极推进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城镇常住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使其逐步平等享受市民权利。
(三)规范农民工的劳动用工管理,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全员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在务工流动性大,季节性强、时间短的农民工中,制定并推广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用人单位须为将与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一年及以上年限)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给予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补贴政策,同时优化办理流程,推进农民工群体依法全面持续参加社会保险。
(四)加大提供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一是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力度,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在岗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开展更高技能人才培训,将农民工纳入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使未升入普通高中、普通高等院校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根据这部分学生人数扩建相应招生规模的职业技工院校,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素质。
往期精彩回顾年10月临沧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10月临沧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临沧:“陪访+指导”规范夯实劳动力调查基础撰稿人:陶月
签发人:杨永清
投稿邮箱:lcdcdbgs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c/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