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普洱熟茶庙门,看这篇就够了。
普洱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与普洱生茶最大的工艺差别在于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
年,渥堆技术研发成功,标志着普洱熟茶的诞生。所以假如有人给你推销他的熟茶是此年份之前就生产了,那不用细问,此茶有问题。
起初,渥堆发酵技术是为了解决普洱生茶陈化时间过长(往往几年或十几年)的问题,以达快速饮用普洱茶的目的,所以有人会称老生茶和熟茶的味道相似,但后来事实证明,熟茶和老生茶的口感还是有巨大差异,各有特色。
简单来说,熟茶渥堆是利用微生物对茶进行发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控制湿度、水分和温度是技术的关键。技术不成熟的茶厂很容易在这个过程毁掉茶叶。
在此期间,茶叶内部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逐渐转化,如氧化酶引致儿茶素氧化聚合,进而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这是茶汤转红的原因。
云南的西双版纳、下关、临沧、普洱等地。
老茶头:渥堆过程中茶叶会分泌果胶,其粘稠性会把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一般来说,老茶头茶汤更浓厚,更加耐泡,有的老茶头冲泡后不会散开,还会粘稠在一起。
拼配:简单地说,将不同树种原料、工艺、年份的茶混在一起。但这个混不是乱混,而是叫拼,像炒菜一样,好的师傅掌握不同食材的比例成就一道美食,普洱茶的拼配有异曲同工之妙。
撒面:为了使压制成不同形状的茶的卖相,更漂亮,有的茶商在表面上撒上一层等级较高的茶叶原料,使之外观条索显得漂亮,而内中却有可能使用低等级的茶叶为原料。所以有的厂家会在包装上标注,产品内外是一口料。
堆味:大多数熟茶是数吨至数十吨茶叶堆放在一起发酵,时间也长达十几天或者更长,因此新制茶品带有明显的渥堆味,此味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味。技术过硬的茶厂会有效降低这种堆味,而技术差的厂甚至有可能把茶做坏。
仓味:普洱茶(生普和熟普)生产完成后,大多数需要放置于仓库陈化,因此当你喝这种茶时,如果不提前做相应的处理(比如醒茶),那么可能会在茶汤中喝到仓味。
土味:以前普洱熟茶生产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条件不好,这就可能造成茶叶会有一股泥土味,但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了。
值得提及的是,由于市场规模的驱动,如今熟茶的发酵方式更加多元,产生了小堆发酵、古树茶发酵、离地发酵、木箱发酵、微生物发酵等,目的就是解决新生产的熟普适口性的问题,目前这些熟普在味道上有很大的竞争力。
在茶叶还是统购统销的年代,普洱熟茶出现过几款产量最大的经典茶叶,勐海茶厂的、下关茶厂的(销法沱)、昆明茶厂的。这些数字,前两位表示配方年份,比如75表示年的配方;第三位表示原料级别;最后一位数为生产的茶厂名的代号(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4为普洱茶厂)。这些属于普洱熟茶的历史,感兴趣的茶友可以咨询小贝了解详情。
前面简要提到,由于市场的驱动,近年来普洱熟茶整体生产水平得到不错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发酵这个关键工序有了多元的发展,普洱熟茶不再是低端原料的代名词,近十几年,一些厂家开始以古树、大树为树种,采摘等级较高的原料来做熟茶。
与普洱生茶不同,普洱熟茶的出现即是为了即可品饮,所以虽然它的陈化价值相对有限,但却在性价比上取得了优势。目前来说,你花元左右,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品质不错的饼茶(克/饼)。
而且,随着产品的不同风格而出现了轻发酵重发酵等概念,所谓轻发酵,即表示发酵程度较轻,体现在茶汤层面,汤色相比重发酵要淡。不过,它们之前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风格差异,各有特色。
茶叶不是药品,任何的过度宣传都有欺骗的嫌疑,但是作为一个健康饮品,它确实有保健效果,属于我们常说的食疗范围,而且不同茶类侧重不同。
相关动物科学实验证明:普洱熟茶可以消食解腻,有降低高血脂、血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等作用。
买茶叶一直是茶友比较头疼的事情,因为不管哪个茶类,都存在标准不明、质量鱼龙混杂的现象。尽管如此,买茶还是有迹可循,以降低受骗风险。比如,问、闻、看、品,这是买茶的基本步骤:问茶叶背景;闻干茶、茶汤;看干茶、汤色、看叶底;品茶汤。
一般来说,熟茶色泽以黑褐,棕褐、褐红色为正常,但轻发酵茶会有不同;发酵条形肥壮紧结、重实的为好;色泽的深浅是否均匀一致,以色泽褐红、均匀一致为好。
发酵度高的熟茶汤色明亮、红浓,呈红褐色,轻发酵的茶透亮;熟茶应该具备“香、甜、醇、厚、滑”这五个特点;无杂味,不酸、不燥就是好熟茶的标准底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ly/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