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武志强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名满全国的“东航那碗面”摆上了专业观众、参展商的餐桌。这家特色餐厅占地余平方米、配备25名航食工作人员的餐厅,将机场贵宾室、头等舱的美食搬到了进博会展馆内。观众可以在此享受包括“东东三味面”“尊享牛肋骨面”“蒲烧鳗鱼酱鸭饭”“椒麻牛腩饭”在内的多种“东航特色美食”。
东航食品公司还在中央广场设立了品牌体验中心,展示东航美食服务,向进博会来宾传递东航品质生活、健康饮食的品牌理念。东航食品于第三届进博期间在国家会展中心现场进行品牌展示体验,全面展示东航食品发展历程及品牌服务发展史。展馆采用新中式风格,以纯净、素雅、恢宏的形象,配以东航食品发展图文,南极科考、F1、大师杯、世博会等各类保障和赛事活动插图,以及现场客舱餐饮、贵宾厅美食、航食地餐集锦的展示,体现东航食品从“专营航食”向“空餐+地餐”转型,契合东航健康食品、品质生活的理念。
作为一家著名的大型航空公司,东方航空缘何会发力于航空食品,而且做得如此有声有色呢?
■改革先锋:近40年的辛勤耕耘
90年代,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厂区
开放成长阶段:年,民航上海管理局与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在上海设立“北京航食上海配餐间”。顾名思义,那时候的公司只是一个由93名员工和几间简陋厂房组成的“配餐间”,每天只能完成份的配餐量。
年,民航上海管理局与中国香港港沪空食品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合资经营的模式把公司推到改革浪潮的最前沿。从一个配餐车间蜕变成为一家专为中国民航及外航公司提供餐食、饮料和机供品的专业化、市场化的航空配餐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也迎来了时代赋予的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年,配餐量突破日均1万份。年,伴随着浦东厂区的正式启用,上海航食成为国内首家“一市两场”运作的航食公司。
完成初步整合,组建配餐模块:年,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东航食品公司。开启了集团范围内航空配餐企业的重组整合,建立法人理体系,完成从各下属航食转为独立法人市场化运作公司的转变,逐步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运作制度,明晰决策授权体系。在年,旗下上海航食突破了日均10万份,成为国内航食公司的翘楚。
推进深度整合,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年以来,面对CPI高企、竞争加剧的态势,公司面临着如何做到成本、价格与质量三者之间平衡的难题。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流程、加速信息化建设、推行集中采购,积极开拓航空业务,进一步布局非航产业等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公司利润连续数年达到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公司发展带入一个全新阶段。
年,公司在服务品牌上匠心打造,精心推出“东航那碗面”“空中一碗饭”“珍膳”系列机上美食,大力开拓“东航那碗面”“伊仕特?爱”“东航那杯茶”“EAC咖啡吧”“心翼”电商平台等非航业务,得到各界的高度赞誉,特别是网红“东航那碗面”,最早现身于各大机场的东航贵宾厅,然后搭载国内国际航线走向空中、走出国门。自年7月上市后在短短数月内即以其清新的形象和独特的口味赢得了市场声誉,成为航空界“网红”,并在年荣获“CAPSE民航服务峰会创新服务奖”,入选全球新闻在线网站公布的全球最具影响力10大飞机餐名单,荣登年全球航空餐榜单TOP1。在十三五规划中,被东航确定为战略发展产业。
“东航那碗面”获得东方食刻美食盛典大奖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作为中外合资的先行者,经过近40年的勤耕细耘,东航食品公司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成为以航空配餐为主,集半成品制作、餐食供应、饮料和休闲食品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在全国拥有20家下属公司,形成了餐食机供品、贵宾厅业务、门店业务、团餐服务、代加工业务、食品贸易等多种业务协调发展的业态。年,公司年配餐量为1亿份,日均生产30万份餐食,服务近个航班架次,客户群覆盖全球近70多家知名航空公司。
■航空品质:苛刻的质量“防护网”
东航那碗面——长安3plus
在“东航那碗面”用餐,一碗简单的面中调味料多达10多种,且口味多变,品种丰富,简单的搭配组合成一碗碗特色小面,让小面成为游客念念不忘的乡味。在重庆,面馆也不计其数,做得好的也很多,但是像“东航那碗面”这样恪守品质、别具特色的却罕见。以航空品质,追求“苛刻”的品控,是“东航那碗面”能在短时间内火遍全国的重要原因。
东航食品自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和整体质量建设,不断完善ISO、ISO、HACCP、GQS、MEDINA、HALAL、SC七大管控体系。公司整体的质量与食品安全管控体系讲究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控原则。
根据《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国家标准要求,对航空餐的特性和其制作工艺,设置了多个关键控制点对生产保障过程进行全链条的监控,持续推进质量提升,以满足航空公司和旅客需求、保证食品安全核心,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亚洲领先、国际知名的航空配餐企业。
在原料验收环节,做好原材料进货查验,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ly/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