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沧市 >> 临沧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临沧探索与实践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班洪

来源:临沧市 时间:2020-12-22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丨来源:武国馨口述 付蕾整理

年4月的一个傍晚,我从南腊走到了班洪,那时,三岔路口那棵大青树就很大了,路上半的班洪饭店,还只是班洪中心商店堆放收购品和杂物的仓库,仓库旁边,是班洪中心商店的房子、部队的营房。路下半,是阿佤山莽莽无边的董棕林。我身后,是南腊、班老、边界线、缅甸。我前面,是县城勐董。这条中缅要道,每天来来往往不下百人,工农兵、马帮、佤族群众鸡叫时分就起床赶路,在深山密林里走到晚上七八点,才赶到班洪路边支灶煮饭,露天歇上一晚。第二天鸡叫时分又开始走,再走一天,才到达勐董城。班洪,自古就是这条要道的必经之地、歇脚点。班洪中心商店要创办班洪饭店,就是想在这条山路上,为走乏了的旅客提供一个吃饭、过夜的地方。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是党员,在南腊已经开了八九年的饭店,当班洪中心商店党支部分配我来创办班洪饭店时,我不说二话,一路走来了。同时被分配到班洪饭店的,还有李秀莲、李帮秀、罗灿珍三个党员大嫂。那年,我们四个人,都三十多岁,正当壮年,正是出力的年纪。党支部拨给饭店40元工作经费。到班洪的第二天,我们把仓库清理出来,搬来三块土坯支起一口大锅,刮洗了一块腊肉煮起,就开张营业了!被逼着呀,没办法,挨晚六七点,旅客就陆陆续续来到,老人走不动了,杵着拐杖,又累又饿,人站在饭店门口等着吃呀!图片来源于网络创办班洪饭店的头一年,真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废木桶当甑子,磨面的一盘小磨,还是跟贫下中农借来的。饭店里,桌子没有一张,凳子没有一个。我们上山砍来龙竹,在地上打桩,自制桌子板凳。根本买不到绿菜,买不到新鲜肉,因为当时当地的佤族群众不会种菜也不会养鸡猪!去哪里买?开店后大概十天,我们自己盖了个猪圈,开始养猪,养鸡,开荒种菜、种包谷。饲料是路下半的董棕树、野芭蕉。那时,我们眼睛一睁开就忙干活,一直要忙到晚上十点才有空吃饭。晚上,就睡在坎子脚自己搭的杈杈房里,龙竹当床板,枕头是苦荞壳塞的,睡下去能望见星星,就这样睡了一年。第二天睡不到六点就要起床蒸馒头,让早起赶路的旅客带着当干粮。六、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经济,物资贫乏,饭店的所有吃食都从我们的两只手里出来,米干、米粉、酱油、醋酸、绿菜、鸡、猪肉。开店三四年后,我们最多的时候养了八九十头猪、一千多只鸡,栽种了二百多亩芭蕉、二亩多饲料地、二亩半的菜地,完全保证了饭店一年四季的肉菜供应,还能向国家上缴肉、蛋、蔬菜。并且,我们还教会了附近的佤族百姓种菜、养猪鸡。第二年,在党支部和百姓的帮助下,我们在饭店背后盖起了旅店,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置办了六套行李。班洪饭店开始像个样子了,不但饭菜好吃实惠,我们四个大嫂又热心肠,随叫随到,旅客更多了,马帮、工农兵群众,只要进店,都一视同仁,随时能吃上热饭热菜,洗一把热水脸,有一张床睡。旅客谁有困难,我们都帮一把,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我们四个大嫂也是苦出身,看见别人难过,自己也心疼!我们收留了一个在三岔路口迷路的佤族大妈,大妈第一次出门,从岩帅去班老看兄弟。第二天,我们把她交给邮递员带去班老。几天后,大妈带着她的兄弟转回饭店谢我们。一年夏天的晚上,马驮着一个全身浮肿的病人来住宿,医院看病,但床位都住满了,我扶起病人往家里领,又做好饭菜送去,谁没有个疼病呢?县农具厂的李海云出差住在饭店里,当晚就发高烧,在店里养了几天,我们四大嫂不嫌麻烦,天天送水送饭送药地照顾。病好后,李海云从县里买来一根链条和三个齿轮,给我们安装了一台脚踏压面机,这台压面机让我们干活轻松了很多。有一个下大雨的深夜,0多名执勤民兵来避雨住宿,我们赶紧做饭菜让他们吃,又挑来热水给他们洗漱,他们睡了后,又把他们的湿衣服烘干、缝补好。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见难就帮,不图什么。班洪饭店渐渐有了名声,人们都叫我们“班洪四大嫂”。解放军写宣传报道,也把我们的事情报道出来了。年8月,班洪饭店被省、地评为商业系统先进单位,并代表临沧地区出席全国商业工作会议。我还记得,那天下午,班洪区长来通知我去北京开会,我不相信,说:“区长,你不要开玩笑,我能去北京的话,火车都要坐不下啰。”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我就真的坐上汽车去北京了。我一共在北京呆了56天,住在民族饭店。我幸福地参加了建国1周年的国庆观礼、招待会,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之后,《人民日报》报道了班洪饭店的事迹;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连环画《班洪四大嫂》。北京、上海、昆明等大城市的饭店都来班洪参观学习。这些荣誉,是党和人民给班洪饭店的!在北京开会时,我提出想要一只八磅水壶。中央领导把我的要求记下了,安排云南省送了我4个八磅水壶。这4个水壶,我带回了班洪饭店。我还从北京带回了个苹果,用红布包着,当时,班洪人都没见过,大家都舍不得吃,只是闻一下。年,我调到岩帅工作,后来在岩帅退休。年,班洪修通了公路。图片来源于网络今年,我88岁了。我去北京那年,才41岁。去年,班洪乡政府接我回班洪,公路平坦,车来车往,三岔路口的那棵大青树,还是那样大,没变。(《临沧探索与实践》第一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班洪饭店)推荐阅读●久久为功30年 铸就云南第一产糖大县辉煌

●四十年始终如一 近千部佳片不断——临沧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片多次荣获“骏马奖”

●耿马“11.6”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创“10.17牵手号”扶贫临沧茶品牌牵社会各方力量助力精准脱贫●杨老三:难忘的“11·6”大地震●木光:让少数民族看懂看好电影●李启运:金箍棒撬动耿马坝大发展●李文雄:亲历临沧茶产业“10·17牵手号”扶贫茶助推脱贫攻坚

临沧市政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ly/4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