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系列第80期
导语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同时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推荐理由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临沧市永德县东部,该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的南延部分,主峰是中国大陆北回归线附近的最高峰,是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植被垂直分布典型多样,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许多动植物种类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关键物种。
保护对象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野生动物
资源状况
动物资源植物资源
保护区类别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东部大雪山主要峰地带,是大雪山、乌木龙、亚练、永康4个乡镇结合部。地理坐标:东经99°33′55″—99°43′53″,北纬24°1′26″—24°11′50″。
总面积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缓冲区面积公顷、实验区面积公顷。
年3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高海拔、低纬度的影响,其气候呈垂直分布。有寒温、温、亚热三带。海拔—米的半坡深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20℃;海拔—米的深涧峡各地带,年平均气温10—18.7℃;海拔—米的山顶高峰地带年平均气温10.3℃,连续积雪最长半年,风也较多较大。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南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自然生态系统及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孔雀、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等64种珍稀特有动植物物种。
植物资源:截止到年,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科种,蕨类18科,33属,50种;裸子植物6科,11属,16种;被子植物科,属,种;合计有种子植物科,属,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即云南红豆杉;国家二级植物5种,即金毛狗、桫椤、水青树、千果榄仁及异颖草。
云南铁杉是松科铁杉属植物,乔木,高达40米,树皮厚,粗糙,褐灰色或暗灰褐色,球果卵圆形或长卵圆形,熟时淡褐色;下表面有油点,对水湿和光照要求较高。喜温凉湿润、雨量高、云雾多、相对湿度大的气候,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致、均匀,耐水湿。可供建筑、飞机、矿柱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树皮可提烤胶,树干可割取树脂提炼松香和松节油。树根、树干及枝叶均可提取芳香油。
动物资源:保护区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哺乳类10种,即:蜂猴、豚尾猴、豹、虎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中国穿山甲、豺、黑熊等1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颈长尾雉、绿孔雀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雀鹰、乌雕、林雕等24种。分布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两栖爬行类蟒蛇、巨蜥2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两栖爬行类有红瘰疣螈、眼镜蛇及眼镜王蛇3种。
黑冠长臂猿为中型猿类,体矫健,体重7-10千克,体长45-64厘米,前肢明显长于后肢,无尾。毛被短而厚密。雄猿通体黑色,头顶有短而直立的冠状簇毛,形似黑冠。雌性体背灰黄,棕黄或橙黄色,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和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季风常绿阔叶林,其栖息地海拔约从-米,是已知长臂猿中分布海拔最高的一个种。
豚鹿也叫芦蒿鹿,体形中等,但较为粗壮,四肢较短,显得矮胖,臀部钝圆且较低,姿态象猪,因而得名。雄性豚鹿长着细长的三叉角,全身淡褐色,生活在沿河两岸的湿地。昼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丛,也能跳跃障碍。喜欢吃烧荒后再生的嫩草,也吃芦苇叶和其他水生的植物,偶尔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类等作物。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特有种类反映了保护区地质历史和生物地理区系上的古老性和特殊性,充分说明了保护区的区系地位和保护的重要性。自然地理的生态过渡性,形成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珍稀物种的荟萃之地,是研究物种适应和进化的重要区域,具重要的保护价值。
文字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ls/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