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认真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县委书记带头抓党建的示范效应,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党建“特色项目”,建立健全村组干部培养储备、吸纳使用和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激励广大村组干部担当作为。
多举措储优后备力量,村组干部有“源头”。出台《关于加强村(社区)基层组织和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试行)》,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乡(镇)党委差额考察,县委组织备案的“三荐一察一报备”工作机制,在名回引对象中优选名优秀人才聘任为乡村振兴副支书或主任助理,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库,享受村“两委”副职待遇,有效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为全县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建立县委常委班子成员挂钩联系青年人才党支部、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结对联系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村(社区)干部结对帮带村组后备力量制度,实行县乡村“三级”立体培养,对后备力量进行设岗定责和优先选用,为选好配强基层班子打下坚实基础。年,全县共培养储备村组后备力量名,13名村级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54名村组后备力量发展成为党员。
多层次抓实教育培训,村组干部能“带头”。把增强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履职能力和实践本领作为村组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线上学”和“线下学”相结合,建立“县示范、乡(镇)集中、村分散”的立体培训模式,县级依托县委党委和干部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开展村组干部示范培训,乡(镇)党委依托乡(镇)党校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全覆盖集中培训,村级党组织依托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村组干部进行分散培训。同时,充分发挥临沧市第一个地下党支部遗址、“云县革命先驱李珪故居”等红色资源优势,以开启“红色之旅”、搭建“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红色实践”为载体,运用“党校课堂+教育基地+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加强村组干部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推动村组干部整体素质提升,涌现出了全省“百名好支书”杨世荣、全市“好支书”李旺元等先进典型。年以来,全县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和村组干部集中培训班63期,培训村组干部名,先后选派36名村组干部到上海市崇明区、广东省平甫村、四川省农科村等地区参加重点培训班,推荐90名村组干部参加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
多渠道强化激励保障,村组干部有“奔头”。严格落实村干部结构性补贴长效机制,每年按照不低于全县上年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标准核定村党组织书记基础补贴,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元的标准给予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按照每人每年元的标准为村干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逐月为村干部购买住房公积金,对正常离任村干部按照“届满任职1年补偿1个月岗位补贴”的标准进行离任补偿。同时,出台《云县激励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办法(试行)》,对符合享受激励待遇条件的村(社区)干部,经村(社区)推荐、乡(镇)初审、县级认定的程序,在职期间,保持原岗位待遇不变的同时,由县财政给予给予每人每月元绩效补贴,有效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王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w/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