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29日,在玉溪召开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上,玉溪市、丽江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昆明市委党校、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6家示范创建先进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保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精气神,本报特整理出6家单位的创建经验,为全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提供经验参考。
沧源牢记嘱托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为佤山大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思想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近年来,沧源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会议决策部署,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沧源新篇章。
建设美丽家园聚力共同发展
沧源着力推进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佤山机场建成通航,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硬化率达90%以上。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98.7%。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4G和光纤网络及动力电全覆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农村敬老院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个,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顺利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入围-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建成农林产业基地.98万亩,人均14.58亩。打造一批“佤”字头品牌特色产品,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名村。建成全省技术最先进的CTC红碎茶生产线,培育了7个亿元以上产值支柱产业和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维护民族团结聚力同心筑梦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感恩教育。新建感恩碑和感恩广场,创作感恩歌曲《阿佤人民幸福歌》,设立“”回信纪念日,建立10位老支书终身宣讲重要回信制度,做到专题宣讲与常态宣讲相结合。努力把班洪乡和班老乡打造成为全国爱党爱国、边稳民富、民族团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区。年,沧源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同年,临沧、普洱的8个县共同签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
守护神圣国土聚力强边固防
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落实好“五级段长制”,建立国门党工委和边境村(社区)联合党组织,实行边境地区和边境线24小时定点值守和巡逻管控。开发启用“源智理”APP,探索“以房管人”管理模式。通过“三防”同建,维护了祖国西南边境的安全稳定。
玉溪“五大工程”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玉溪市深入实施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融荣社会构建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繁荣发展共享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施市域治理现代化工程,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实施典型示范建设引领工程,打造创建工作实践标杆,从六个方面着力推动玉溪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统筹聚合力
出台《玉溪市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等6个文件。将民族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并纳入市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启动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5年规划编制,组建8位市级领导牵头的“八+N进”活动指导组,健全领导干部挂包等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抓宣教筑根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工程。依托基层党建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领各族群众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用好孙兰英纪念馆等22个红色教育基地,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打造“聂耳音乐之都”,建成“青花街”“十里文化长廊”等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城市地标。抓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学校推普率达%。
抓发展共繁荣
实施繁荣发展共享工程,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坚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双促”,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工程项目个。实施总投资.93亿元的民族地区“五网”建设项目个,有效改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烟菜花果药畜”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抓嵌入促“三交”
始终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实施融荣社会构建工程,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玉溪)品质生活论坛。全面实施“兴玉英才计划”,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价值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组织9批人支援边境州市抗击疫情。持续实施“情暖童心爱系留守”等公益夏令营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推出省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5条,澄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成功打造澄江自然地化石博物馆、玉溪市博物馆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好“花街节”“火把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和“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主题宣传等群众性交流活动,传承保护好“高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以“交融”为最大特色的玉溪旅游文化品牌。
抓服务强治理
始终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网格化服务管理,将创建工作与创文创卫、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玉溪2次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抓示范带全域
始终把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着力点,实施典型示范建设引领工程,通过“互观互检互学”等活动,推动各级学学相长、比学赶超、争创标杆,以点带面全域创建。在“八+N进”基础上创新实施进博物馆、进酒店、进街区、进社会组织模式,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成立了“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不断拓展创建主体。全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2个、示范单位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3个、示范单位个、示范学校72所。
迪庆州民族中学“五项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筹建于年,现有学生人、教职工人,少数民族师生占90%,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教学实践中,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五项教育”,引领各族师生心怀大格局,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抓思政教育确保与党的教育方针同向同行
建立“党建引领、德育为首、安全为先、教学为重、树好形象、做好总结”和“有方案、有过程、有成果”的“6+3”的工作机制,以家长参加“入学第一课”、专题讲座等方式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将改革发展成就、先进典型、感人故事案例纳入思政课堂,强化思政优质教师团队建设,每学年开展1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课说课比赛,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抓励志教育引导学生胸怀远大目标
年以来,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和读、思、行“三大步”励志教育,组织思政课教师团编写励志信,鼓励学生经常性学习励志信。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抓感恩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深入开展“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感恩主题教育。通过宣讲百年党史成就、脱贫攻坚成就、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讲好高原农牧民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享受优惠政策的感恩故事,增强“五个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抓文化育人厚植民族团结进步根脉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以举办播音主持、辩论、演讲等方式巩固提升,普及率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书法比赛、话剧表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聘请党史学者为学生讲授“红军长征过迪庆”等红色故事,聘请藏医药、尼西土陶、唐卡、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传承人进校园言传身教,让各族学生在学、思、践中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抓载体感化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感召力
学校建设了展现中华民族奋斗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民族复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厅,使之成为每届新生入学第一站,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化、常态化发展。并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十个一”教育实践活动,做到年计划、月推进、周落实,让学生在实践中答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时代问卷。
?
丽江“五抓五促”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
丽江辖两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5%。民族工作关系全市发展全局、意义重大。近年来,丽江市以“五抓五促”,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抓党政同责促进工作重点向主线聚焦
丽江市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系统谋划、定期研究部署工作。把创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十四五”规划、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政治考察巡察、执行力评价和财政预算。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项目化、清单化扎实推进工作。
抓宣传教育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健全常态化、分众化、精准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全覆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广,全市学前教育普通话普及率达99%。深入开展学习张桂梅精神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主题文艺作品、民族团结亭、文化广场等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把“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植于各族干部群众血脉。
抓繁荣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一起过上好日子
丽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实施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项目。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一县一业”发展,梯次推进文化旅游、绿色能源、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坚持全域规划、连片建设,以“2+6”试点为示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年,丽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抓旅游牵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围绕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出台《丽江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二十条保障措施》,推动旅游和民族团结进步“双融双促”。依托丽江丰富的旅游业态和超过万人次的游客流量,把景区作为向国内外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和契机。全市10个主要景区景点打造成为民族团结示范单位,”印象丽江”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把承办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作为展示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精心筹备、全力保障,把省民运会办成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盛会。
抓综合治理促进团结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坚持把民族事务治理与法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相结合,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推行“党组织+网格+智慧管理”等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强接边地区维稳机制建设,定期召开与周边地区的联席会议,一体化推进联防联控工作。加强智慧化建设,着力推动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去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88%,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昆明市委党校融荣与共念好“三字诀”
近年来,昆明市委党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念好“三字诀”,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在“深”字上下功夫
从抓“关键少数”推动提质增效,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发挥党建引领和“一把手”示范带动作用,注重与干部教育培训、科研咨政、乡村振兴三项工作相融合,优化有机制、有载体、有主题、有氛围的“四有”标准,以编写一本好教材、推出一批精品课、建立一个特色智库、打造一个现场教学矩阵、搭建一个宣传服务平台的“五个一”为抓手,探索建立具有党校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
同时,聚焦“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培训,依托专题、师资、基地、案例“教学四库”建设,融入“四史”教育,构建“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立体多维的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
在“亮”字上做文章
从思想认识强化培根铸魂,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导者。打造星罗棋布的民族文化“现场教学矩阵”,进一步探索“资源共享、各有特色、上下联通、服务联动”的具有党校特色的“主馆+分点”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路径,全面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云南省、昆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在主题教育馆的专业辐射引领下,各现场教学点特色凸显。
一直以来,昆明市委党校不断擦亮“现场教学矩阵”的教育引导功能,接纳了校内参训学员及全国各地多家单位近5万人的观摩学习。年,被列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的实地考察点。
在“优”字上求突破
从心灵深处凝聚价值共识,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维护者。优化和整合党校教学资源,通过设立民族和文化教研部,出台教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运用团队管理和目标管理等方法,多措并举推进教研部门和教师队伍建设。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潜心钻研、积极发声,努力为云南、昆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撑。一些具有高质量水准的理论文章相继在媒体刊物刊载发表,多项相关咨政课题获省级立项,多篇论文获省级优秀成果奖。
年,党校系列研究成果被编印成《融荣与共同心同行》昆明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智库研究成果,为昆明市创建经验的总结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芒果花开幸福来
年,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从海南落户到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这些年来,公司秉持“共创共赢,共促发展”的理念,引领当地各族群众发展高原特色晚熟芒果产业4万余亩,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年1月,公司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而这与公司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息息相关。
公司现有党员27名,为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公司注重用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年,公司被评为楚雄州第二届“两新党建之星”基层先进党组织。
在产业发展上,公司致力在发展高原晚熟芒果的基础上,做芒果系列产品加工产业,做强生态旅游、航空探险游和金沙江大峡谷旅游业,成为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典范。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拓宽“产业+就业”扶贫渠道,招收当地员工。现有名员工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总数的88%。年,公司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定为“扶贫明星企业”。公司还送员工到海南学习培训,聘请专家到永仁举办培训班,使全县多户农户掌握了最新种植技术,并依法保障员工各项合法权益。
在工作中,公司常态化组织员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庆祝建党节、国庆节、春节、中秋节以及火把节等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各族员工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公司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之路,将4万多亩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年,公司董事长张一林被省人社厅、省林草局授予全省绿化先进个人称号。
企业发展的同时,当地各族群众共享了发展红利。这些年来,公司筹集余万元,扶持村组建设了4个高原芒果产业示范基地共4余亩,受益群众多人。采取资金循环扶持,促成户农户种植芒果,有21家合作社,形成全县10万亩芒果产业经济。年,公司被省林业厅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
本版稿件由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马新焕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w/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