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上半年工作报告。面对疫情反复带来的严重冲击,上半年,临沧市文旅系统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项目推进,全市文旅行业发展指标持续改善,经济整体呈恢复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党政学习与经济建设双丰收
一方面,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紧抓政治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深入推进作风效能革命;另一方面,抓好公共服务、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业态培育、市场监管、助企纾困等工作,推动临沧文化和旅游的恢复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文旅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占全年任务16亿元的%,增速位列全省第5位,总量位列全省第9位;接待国内外游客.99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92.55亿元,分别恢复到年同期目标的82.24%和54.12%;完成乡村旅游总收入70.3亿元,增长16.63%;完成文旅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26.5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6.57%;完成文体娱营业收入.7万元,增长45%;完成文体娱工资总额57.4万元,增长1.06%;完成住宿业营业额8.61亿元,增长11%,位列全省第4位。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卓有成效
今年上半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紧抓文化品牌,制定《临沧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临沧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年版)》,加强“文化强市”建设,提升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镇康县《“见人见物见事”聚焦边疆“国门文化”建设》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推荐名单。
此外,上半年,临沧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了全省首家“24小时自助微型图书馆”,云南公共文化云临沧版块优化提升;乡村振兴文化示范点建设力度加大,10个村被评为“文化振兴示范点”;组织申报“优秀文化志愿者”,3人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文明办授予年“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1人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授予年“圆梦工程”优秀志愿者称号;“国门文化”建设进展顺利,5个行政村(社区)创建“国门文化小康示范村”;军民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取得实效,“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武警支队分馆”“警民文化空间”“市图书馆市文化馆边境管理支队分馆”顺利挂牌;全省首创“三个一批”配齐个行政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培训辅导各类群众文化节目14个受训人;“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化活动“热起来”,广场舞《党的光辉照边疆·俐侎人民心向党——线鸡摆尾》参加第十九届群星奖评选。线上线下结合,举办年“美丽临沧、幸福边疆”老中青少儿书画展、年度美术作品线上展、乡村旅游示范村logo设计展和中国茶文化、钢琴艺术赏析、舞蹈鉴赏、学唱京剧等线上慕课活动;扎实开展“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送文化六进”惠民文艺演出、女子象脚鼓舞展演、迎新春义务写春联和图书进军营活动,完成戏曲进乡村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上半年,临沧抓精品创作,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创作推出了歌曲、现代舞、花灯短剧、相声、小品、诗朗诵、童声合唱等艺术精品30多件,原创歌曲《西代勐共产党》作为唯一一个独唱节目入选年云南省春节联欢晚会,并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耿马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文艺院团”。深入挖掘、发现、培养艺术人才,推荐4名青年演员参加第十四届云南省青年演员比赛,展示临沧青年演员的风采;组建中国佤族管乐团1支、佤山少年合唱团1个;成功举办特色鲜明、亮点频频“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临沧市首届诗歌吟诵大赛、临沧市歌咏比赛,通过举办活动,进一步增人气、促消费、稳投资、助企纾困,刺激文旅市场,增加批零住餐等行业营业收入,为唱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二重唱”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更加明显
压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扎实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整治改造。上半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抓实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完成《临沧市鲁史古镇保护条例(草案)》起草,临沧专员公署旧址消防工程启动建设,云县爱华会馆、广允缅寺修缮方案获省级批复,凤庆茶厂老厂区旧址三防工程获省级批复立项,编制上报《云南茶马古道凤庆段宗师华大院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勘察报告及修缮方案》《流浪河磨房群保护修缮工程勘察报告及修缮方案》,争取国家文保专项资金多万元;完成大理巍山至临沧凤庆、凤庆至永德、双江至沧源(勐省)、云县至昔归4条高速公路和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集装箱换装堆场项目、临翔区太平街片区棚户区吉祥家园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开展沧源崖画及周边遗址调查项目区域内文物考古勘探调查,新发现崖画点1处、史前文化遗址8处。
非遗方面,上半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做好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和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审;完成《临沧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起草,强化非遗保护制度机制建设,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临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举办了全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暨非遗业务骨干培训班。
不仅如此,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完成凤庆滇红茶博物馆备案,争取已备案的4个博物馆纳入中央补助免费开放名单;加大文化遗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展销会+非遗美食汇”系列活动,开展非遗产品网络直播销售;推出“马帮声声传天下·茶韵飘香话传承”“丹青话遗珍”“弘扬延安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等文化遗产特色专题展;开展全市茶产业类非遗项目田野调查、世居民族非遗项目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征集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纪录片摄制。上半年,全市新增国家重点文保单位2个、国家级非遗3项、省级非遗18项。
培育新业态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上半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重规划、抓项目建设,推进临沧市旅游业态培育。目前,已编制印发《临沧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年)》等12个专项规划,制定《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工作、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解读等电视电话会议。
以项目为抓手,上半年谋划储备项目个,总投资.81亿元;全市新策划“”项目40个,总投资.74亿元;推荐省级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02亿元;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并经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审核通过的项目14个,总投资35.19亿元;优选推荐成熟度和推进情况较好的省级提级管理的“”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28亿。
项目推进方面,上半年,临沧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凤庆禅茶文化庄园二期、佤山凤城五星级酒店等重大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建设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投资有效扩大;10个村被评为临沧市第二批乡村旅游品牌村,推荐双江自治县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镇3个村被推荐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2个乡(镇)4个村被推荐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公弄大寨村被评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成运营高品质酒店1个、半山酒店8个,等级旅游民宿评定工作取得新突破,7家丙级旅游民宿完成初评报告并按程序报审。
A级景区创建方面,上半年全市申报3A级景区9家、国家4A景区4家。同时,还制定《临沧市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将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做好“茶旅”文章。
招商引资推介成效显著
上半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以高品质酒店、半山酒店项目为重点,谋划温泉康养、茶旅融合、高端度假酒店等各类项目64个,成立文旅项目推进工作专班,联系跟踪对接目标企业,与MAN缅甸国家航空公司、缅甸亚洲发展公司就临沧文旅产业发展、旅游宣传合作、酒店住宿条件改善及标准、飞机动车补贴等合作进行洽谈;到昆明雅安商会、云南泰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健康产业发展集团、云南康旅集团开展上门求商活动,推介文旅招商引资项目;与香港新华集团、普洛斯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浙江中筹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积极接洽,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成功引进云南海诚集团、海南森华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丝路文旅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临沧旅游开发建设,推动临沧文旅高质量发展。
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台奖”;与云南省健康产业发展集团在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方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合作打造崖画谷国家4A级景区、高星级自驾车营地建设等方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并加入“云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联盟”,协议总投资10亿元。
扩大宣传营销临沧文旅形象更加鲜明
上半年,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一方面加大与云南腾云公司深度战略合作,拓展深化“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临沧板块内容,完善9个城市名片、51个景区名片,优化提升路直播流,在“游云南”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w/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