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沧市 >> 临沧市习俗 >> 正文 >> 正文

走进大理历史文化名村云南驿上

来源:临沧市 时间:2021-8-2
北京手足癣专治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8977707.html

云南驿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北部,为云南驿镇下辖的行政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主要居民为汉族。村庄围绕白马寺山沿昆畹公路两旁呈弧形分布,北紧邻国道,南距昆瑞高速公路楚大段约1公里,西枕白马寺山,东连云南驿坝子。地处坝区,海拔米。距云南省会昆明公里、州府驻地下关66公里、祥云县城21公里,离镇政府驻地3公里。云南驿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是县、郡、州、赕、驿站等治所驻地,在这里诞生了美丽而神秘的“云南”一名,是“云南”地名的起源地;云南驿处于古今交通要冲,为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和蜀身毒道上的重要驿站,见证了许多重大的历史过往,演绎了马帮文化下悲欢离合的生活;云南驿是明清屯垦移民的主要地区,汇集并活跃着丰富的多元文化;进入20世纪,云南驿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基地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革命老区,作为“驼峰航线”上的重要节点、“飞虎队”的第二故乡,边纵八支队的活动地,这里燃烧起争取和平与正义的战火,这片红土地洒满英雄的热血,这片亘古的天空,写满英雄的壮志和传奇。

云南驿村于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经国务院核定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祥云县云南驿古建筑群入列,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云南驿村

汉县故地云南之源

云南驿坝子内大波那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至少在年前云南驿坝子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及古墓群的陆续发现犹如一束束阳光照进云南驿坝子深邃的历史,昭示着战国时期生活在祥云大波那坝子的族群已经进入到定居的农耕社会,并且创造了辉煌的青铜文化,成为云南青铜文明东进发展,即剑川海门口-祥云大波那、楚雄万家坝-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链条上重要而耀眼的一环。目前研究者关于墓主族群身份持有氐羌族、濮越族、昆明族、靡莫之属、巂族后裔、白族先民、多种部族等不同观点,为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魅力。

西汉元狩元年(前年)张骞自西域归来,说西域大夏等国“多奇物”,且“慕中国”,但“患匈奴隔其道”而不能与中国交通,建议汉武帝开发“西南夷”。汉武帝采纳张骞的建议,开拓出从四川成都起,经云南至印度和中南半岛各国的“博南道”,又名“蜀身毒道”“西南丝路”,经云南驿。元封二年(前年)汉武帝在今大理地区设置益州郡,下设叶榆(今大理)、云南(今祥云)等28县,云南驿为县治驻地,是祖国西南地区最早设置行政区域的地区之一,成为“云南”名称的起源地。此后,祥云地区使用“云南”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县、郡、州、赕、驿站或军事管理机构节度名称达余年,直到年因“云南县”与省名“云南省”同名,改为祥云县。而云南驿村至今使用“云南”作为村名。

东汉云南县属永昌郡地。蜀汉建兴三年(年),诸葛亮为解除北伐中原后患,以图匡复汉室,举兵平定南中,设云南郡,为蜀国南中七郡之一,迁永昌地区的濮民到云南、建宁两郡界内。云南驿是云南郡治和云南县治的共同驻地,直至隋开皇三年(年)废云南郡止,云南驿为滇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年。

唐武德四年(年)至天宝九年(年)的年中,云南驿为西宗州与宗居县的州、县治同一驻地。唐开元年间(年~年),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年),唐朝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标志着南诏政权的正式建立。天宝七年(年),阁罗凤袭封“云南王”。天宝九年(年),阁罗凤“设险防非,凭隘起坚城之固”,在云南驿筑云南城,有大军将统领,大军将是南诏的最高军事长官,南诏前期设大军将12人,参与南诏王和清平官共同商议国家大事。至此,云南驿已成为南诏与唐朝对峙的重地和军事管理机构所在地。天宝战争之后,南诏统一了整个云南地区,这时的“云南”已包括了今天的整个云南地区。

云南驿曾因其通达的交通位置、地理环境和战略意义而忙碌了上千年,无怪乎清光绪《云南县志》的编纂者在陈述历代武备和戎事一节后,不无感慨地写道:“……然则蜀汉置云南郡,明设澜沧道于此,岂无见哉!”年,国道开通,经过云南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发展到了以汽车轮丈量里程的时代。一些驿道闲置下来,进而荒芜。

“云南”,这个神秘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在云南驿命名并使用至今,正史记载中已经有年的历史了。为什么叫“云南”,千百年来,热爱这片土地的人们,为其建构了多种美好的集体记忆和解释,赋予“云南”名称的由来各种优美的传说。

在祥云,旅途中、街头巷尾、公交车上,常常能听到游客与本地人关于“云南”“祥云”的问答,有时还有答问者之间认真的争论。不管怎样,祥云人都欣然接受这个富有烂漫气质而寓意吉祥的名字,学者考镜源流,乡老讲述地方掌故,以各种方式延续着关于“云南”的历史记忆和理解。祥云的地标建筑——建于明代的洱海卫城钟鼓楼赫然镌刻着“彩焕南云”大理石匾碧地金书,“南观祥云”早已是鸡足山金顶“四观”奇景之一,许多人家的照壁上喜欢题写“彩云南现”,近来祥云县在楚大高速路祥云入口处兴建的彩云南现楼更是以越发从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观瞻。

古道沧桑驿路长歌

随着蜀身毒道的开通和茶马古道的兴盛,云南驿与世界的联系紧密了起来。

云南驿是蜀身毒道(中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驿站,是历代内地通往滇西、滇东及东南亚诸国的要塞。古道也是马帮走出来的。因此,云南驿以其重要的交通地位、历史际遇及马帮经济的影响,积淀了丰富的古道与马帮文化。

蜀身毒道由灵关道、僰道和博南道组成。灵关道由蜀(成都)经临邛(邛崃)、灵关(芦山)、笮都(汉源)、邛都(西昌)、青蛉(大姚)至大勃弄(祥云)、叶榆(大理);僰道由蜀(成都)经僰道(宜宾)、朱提(昭通)、味县(曲靖)、滇(昆明)、安宁、楚雄到叶榆。二道在云南驿汇合,之后称为博南道。博南道从云南驿经叶榆(大理)、博南山、永昌(保山)、腾越(腾冲)后可达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地。古时,这条道路是沟通川、滇、缅、印交通贸易的主要通道。

古驿道

随着“蜀身毒道”的开通,祥云境内便有驿道交通。唐朝永泰元年(年),南诏在拓东城(今昆明)至羊苴咩城(今大理)沿途设置十一个驿站,祥云境内就有云南驿、波大驿(今清华洞)两驿。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所以称作“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西非红海岸。通过这条古道,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远销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和阿拉伯国家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玛瑙、象牙和珠宝又被贩运到中国。

云南驿与昆明、楚雄、姚安相连,西接临沧,北邻大理。来自昆明、楚雄、临沧等地的货物,经过云南驿进入大理,从大理往北,进入洱源、剑川、丽江、香格里拉、德钦、邦达、芒康、昂多、阿孜、王卡、昌都、类乌齐、边坝、墨竹,进入拉萨,从拉萨往南经曲水、江孜,进入不丹、印度、孟加拉等国;往西北经日喀则、拉孜、普兰等大部分藏区;从拉孜往东进入尼泊尔;从大理往西入保山、德宏,进入东南亚诸国。

临沧、思茅是云南主要产茶区,产量高,茶质优,是入藏滇茶的主要来源。马帮在临沧、思茅装满茶叶,在昆明、楚雄等地装满食盐、布匹、药材、瓷器、百货等物品,往北进入云南驿,在云南驿歇息停顿后,北走大理,沿着茶马古道走向目的地。马帮在藏区装满皮革、卡垫、羊毛、黄金、麝香、虫草、贝母、大黄等药材沿着古道返回。

清代,云南驿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和繁华的集散地。每天从云南驿经过的大小马帮二三十起,云南驿当时有马店二三十家,为过往的马帮提供歇息和人员住宿。当时最大的马店可以接待三百多匹骡马,一天供应上千斤草料。云南驿的马店大都分布在青石板古道的东西两端,古道中部店铺林立,为过往的马帮置办各种货物,提供相应的服务。到民国时期,仅是大小马店就有三十多家。

目前,云南驿保存有完整的古驿站建筑群。包括驿站(岑公祠)、古驿道、大马店(云南马帮文化博物馆)、高级客栈、钱家大院、钱家二院、郭家大院、李家大院、商铺、关圣宫、白马寺等。

此外,在村民们的记忆中,云南驿还有水阁、过街楼、天灯杆、“云南驿古镇”石牌坊等重要建筑。相传,水阁建于明朝初年,是过往客商、官人、马帮休息观光的地方。在当地老人的记忆中水阁还有“云南县水阁风铃叮当响”的名头。过街楼址在今老年协会前,相传建于明代,旧时的过街楼为三层宝鼎式古楼,楼上有更钟。抗日战争中,过街楼曾一度作为瞭望台和悬挂空袭警报旗帜,过街楼现已不存,早年还能从一侧土墙上看出过街楼楼梯留下的痕迹。现村民还有“过街楼的钟声”的说法。天灯杆在古驿街口,其底座与水阁顶齐高,是驿街上的至高点。旧时天灯杆上挂有大灯笼,通夜长明,根据驿店的住宿情况,相应悬挂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大灯笼,示意过往客商马店客栈中是否有住宿铺位,以此调节马帮的入住。目前天灯杆基座还保留在原地。驿街距水阁不远的地方原来建有一座青石牌坊,牌坊正中刻有“云南驿古镇”几个大字,现已不存。

说驿街、客栈、古驿站建筑群是云南驿的古董并不为过,它们述说着马帮的历史,闪耀着历代赶马人留下的“包浆”,它们如有故事的长者,虽不言语,但自成气度。如今,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变,马帮已成为历史,但在白马寺里、宗祠内、老店柜台前、大槐树下,老人们常常讲起驿站的往事,研究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云南驿。云南驿丰富的马帮文化遗留物和人们的共同记忆,以及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帮助我们画出了云南驿马帮文化的历史画卷。

马店

云南多山,交通极为不便,马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组合成群,完成大宗物资运输,就成为马帮,从而创造出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马帮文化。

这条驿路上行走的由来是双脚跟着四蹄,草鞋追着铁掌,以步子丈量里程,也许只有他们最为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有马锅头和赶马人之分,骡马也有头骡、二骡、花骡之别。出发前马锅头召集赶马人时不忘重申驿路禁忌,必要和有条件时还备一队保丁。头骡脖系铎铃,头佩红缨,额贴明镜,煞是英武,这装束许是来源于古老的驱兽驱邪的传统。但所有这一切都没能掩饰住对路途的担忧,不视为畏途,也必视为险途。赶马人有三怕:一怕劫匪,二怕毒瘴,三怕灾害,这三者都是不可逆料的天灾人祸,出现伤亡在所难免。

这条驿路上常常发生的事,在官则为百里加急,扬鞭奋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之后关乎国计的一些重大举措得以施行。而在民,每个赶马人身后都有一个丁口为数不少的家,他们的奔波多是为微少而关乎生活的薄利。或替商家将大宗的货物从此地运往彼地,而获取驮运资费;或是将本地的特产,如土锅、药材、辣椒等等,贩卖到异地,再从异地购置一些货物,驮回本地销售,地区间的物资得到了互补,赶马人也从中赚得薄利,补给家口。他们吆喝着上路,声嘶力竭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自我解嘲。痛苦的经历使得他们的描绘是如此生动,他们于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暂时放下了生活的艰辛与沉重。人们各自拼凑出自己的痛苦,热热闹闹地唱起一出戏,痛苦也就暂时抛到了这个戏台子上了。同时,在这种行进的过程中,一段调子唱罢,喉咙已经沙哑,但人们的脚步追着骡马的步子不知不觉间已走出了很长很长的一段。

那时的小镇,黄昏时分便忙碌开了。人们很快吃过晚饭,一些村民背着一箩筐一箩筐的青草赶到马店附近,沿街挨个摆下篮子,不时整理着青草。马店里,掌柜正指挥着伙计麻溜地张罗一应物品。伙计像往常一样备足了马料,恰到好处地灌好水烟筒的水,备好金黄的烟丝,将大缸的白酒分装到小酒坛中,又看过客房收拾得整洁了,才向掌柜的报告马店各项事宜已办妥当。账房里,先生已经研了一坛好墨,账本端正地摊开在案桌上,黑亮的算盘珠子整齐地归零。厨房里的土锅咕咚咕咚地沸腾着,腊肉、炖菜的醇香随着炊烟弥漫着一院一院的马店。

驿街上,通红的灯笼已经挂上高高的天星杆,昭示着远客客房有余。

十几里外,南来北往的马帮远远望见大红灯笼,长时间困顿枯燥的行进过程开始喧哗起来。大家纷纷和盘托出各自的打算,一坛好酒、一锅好烟、一位故人……

马队的蹄声渐渐稠密起来,淹没了水阁的风铃声。一队队马帮满驮着药材、茶叶等货物,穿过不知建于何时的题写着“云南驿古镇”的青石牌坊,穿过宝鼎式的过街楼,分散到各自熟悉的马店和客栈。店小二热情地打着招呼,引导马帮进入深深长长的客栈。

马锅头被恭敬地请入上房,房间宽敞明亮,大床设计得颇具匠心,床板下中空,是一个很大的柜子,用来盛放贵重物品,还可以上锁,夜晚马锅头睡在上面,再加一把锁,财物就十分安全,马锅头也可以睡一个安稳踏实的觉了。

店里的伙计帮着赶马人卸下驮子,分类规整地码放在一起。卸下重负的骡马精神抖擞,被引到客房下的马圈里,踩着柔软的稻草,安逸地咀嚼着草料。硕大的青石饮马缸灌满了清冽的井水,骡马欢快地畅饮起来,不时打着响鼻,抖擞着鬃毛,刚劲的尾巴有力地甩打驱赶蚊蝇。

颠簸的驿道上,因长时间受驮子磨蹭,一些骡马腹背起了脓疮,在驻店的空档里,主人赶紧给这些受伤痛折磨的骡马上药,一边小心地擦拭着,一边心疼地往伤口轻轻吹气,以缓解骡马的疼痛。而羸弱的骡马则受到了喂食盐的优待,以补充体力。赶马人小心地给骡马刮削被路面磨破的蹄茧,反复打磨比对,挑选出最合适的马掌,丝毫不差地用小锤将细而短的马钉敲进骡马的蹄子里,固定住,又让骡马试着走几步,这才放心。在这样的时光中,骡马温顺地配合着,忽闪着眼睛,不时用蹄子刨着蹄下的土。

马帮用具

安顿好后,马锅头把自己打整一番,毕恭毕敬地给楼上供桌上的山神、桥神、路神牌位上香、磕头、行礼,感谢神灵一路庇佑,马帮清吉平安。

赶马人得到犒劳,安排比平日丰盛的伙食。大伙划着天南地北的拳路,摆着五湖四海的龙门阵,脸膛红了,声音高了,不时抖几嗓子《赶马调》,喝到兴头上的弟兄,侃到情深投缘处便相互搀扶,去关圣宫的关帝面前,拜把子做生生世世的兄弟。

一些熟识的客商缠着马锅头要分趸一些茶叶等货物,杯来盏往,碍于情面,马锅头只好应允。又随即安排赶马人到驿街上补充一些土锅、土碱、酱辣子、瓜条、萝卜干等物品。

酒足饭饱,一切安排妥当后,开明的马锅头同意马帮的弟兄到驿街上溜达。有的寻找亲朋故旧,聊驿路趣事,叙思念之情;有的意犹未尽,继续寻找酒肆开怀畅饮;有的掷几把骰子碰碰运气;有的尝遍饵块、黄粉、凉虾、黄豆腐等小吃;有的游览水阁、过街楼、赏月楼、关圣宫、白马寺;有的为父母妻子购买发簪首饰细软,为孩子挑选玩具、糖果、点心;有的为自己理发、剃须,打整收拾一番。

骡马是赶马人的命根子,赶马人爱马如命。驿街上最热闹的就数马具店了,为数不少的店面都挤满了赶马人,店主应答着赶马人的询问,鞍鞯、辔头、马蹬、大铃、抄子、镜子、红缨、马钉、马掌以及火药弹石,应有尽有,不停赞誉物品的来路和做工,不断为赶马人展示各种马具,忙得不亦乐乎,却始终不厌其烦。赶马人货比三家后,最终选得中意的马具,赶回去马店给骡马试试。

街上奔走着几个行色匆忙的人,他们顾不得吃饭,焦急地四处寻找兽医,请求救治他们生病的骡马。兽医一番“望闻问切”后,给出令人或喜或忧的结论,在三四个赶马人的齐力配合下,分别抱住骡马的身子、腿,掰开嘴,患病却倔强的骡马被渐渐安抚或控制住,兽医谨慎地将一只中空的水牛角插入骡马口中,就势将药饮顺牛角灌给骡马,交代一番后,收取诊费,被赶马人恭敬地送到客栈门口。

驿街的天灯杆换上了黄灯,驿站客房所剩不多了。远处的马帮见着黄灯笼,加紧了步子,骂骂咧咧地埋怨一番路途上的耽搁。埋怨归埋怨,大家还是步子一阵比一阵急,催促着骡马,径直向驿站奔来,希望能碰到好运气。

赶马人们在马锅头交代的时间前陆续回到客栈。马锅头在火塘前一边烤吃着雷响茶,一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负责护卫的赶马人,借着油灯和火光,不停擦拭着砍刀、弓箭、火枪等防身武器,不时偏起脑袋审视细部是否有瑕疵。赶马人们聚拢火塘,向马锅头报告一番,还展示购买的物件,马锅头一一问实交代的事情,对第二天的行程做了周详的安排,吩咐大家休息。大伙痛快地擦洗一把身子,看一遍骡马和货物,才放心地睡下。

驿街的天灯杆换上了绿灯,昭示远客马店已满。马帮远远地看见,只好另投别处,或选适当的地点露宿开稍。

杂沓的马蹄声和脚步声渐渐稀疏了,驿街上更夫打更报着时辰,客房里鼾声此起彼伏,不时有人梦语,马厩里骡马吹着响鼻,偶尔互相撕咬一下。夜安静下来,空气也沉淀下来,酥油茶和雷响茶的味道相互衬托着,旱烟、水烟的味道交织在一起,马粪和赶马人的汗味、马帮的山野之气显得格外浓郁。

第二天,讲究的马锅头早起洗漱后,恭敬地向马店楼上的山神、桥神、路神牌位上香磕头,祈求出行平安,有时还到驿街上的关圣宫上香,请求关帝保佑此行兄弟忠义齐心、财货广进。有心的马锅头,还要到村后凤凰山上白马寺的白马将军像前进香,祈祷骡马平安、出行大吉。在马锅头进香祈祷的同时,马脚子已经熟练地规置好了各种货物驮子,喂饱了骡马,马锅头一声号令,马鞍上马,驮子上鞍,整齐的马帮队伍便踏着驿街的青石板路,向下一站开拔。

驿街

一代又一代的赶马人品味着类似的生活之味,将生活唱成一个调门——《赶马调》。

息的是天宝殿,架子脚底就安身。

三个石头搭眼灶,就地挖开洗脸盆。

石头就是花睡脑,草皮就是四六毡。

马帮的行程作为跋涉的同时,也是一种旅行。先行者眉飞色舞充满诱惑的描述,异地风物的神秘吸引力,为抛开“穷”而求“变”求“通”的强烈企图,以及追求享受的愿望,几股力量促使他们成行。他们在贫乏中从来不缺对享受的追求,在应付生活时从来不放弃享受生活的向往。驿站毕竟不能给客人以永久的安定感,去来都只为着出发。而于古镇的人们来说,男人们从此出发的驿站,成了女人们永远顾盼的堤岸。赶马人计算的是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女人们计算的是回到这个出发点的时间,说不清是驿路长还是心路长。

你要出门莫讨我,讨我你就莫出门。

讨你差上夷方债,不走夷方还不清。

夫妻二人多苦苦,纺线织布来赔他。

           (纺线织布还得清)

纺线不够打油点,织布不够吹洋烟。

           (织布不够搓灯芯)

古镇先辈们的生活事件还有“走夷方”和“奔厂”。人们在庄稼收成以后,相约结伴到保山、临沧、耿马、瑞丽、思茅、普洱等地方“走夷方”。他们挑着土锅、土碱、酱辣子、瓜条、萝卜干等祥云特产,前往上述地方卖成钱,又购买茶叶等货物返程出售。有的则是到上述地方买卖货物做生意,有时走夷方的人们还从途经云南驿的马帮那里趸进一些洋火(火柴)、洋电(手电筒)、洋刀、洋铲、洋斧等“洋货”带到需要的地方出售。“奔厂”,即到英国人在缅甸开办的老银厂做矿工挖银矿。奔厂的人们也往往是一头挑着土锅等祥云特产,一头挑着数十双草鞋,沿途以卖出特产做盘缠,从祥云出发,途经弥渡、蒙化(巍山)、顺宁(凤庆)、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境至缅甸的南坎、猛洛、深沟、大水、邦海,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到达老银厂。老银厂的工钱较高,每月工钱最少是30元卢币,而基本生活费只需8至10元卢币左右,生活可以过得比较好,但是工作是异常艰苦的。“走夷方”和“奔厂”的路途都充满了艰辛。路途险阻自不用说,有的人还不幸染上疫疠、瘴气身亡,有的不幸遭遇土匪抢劫被打死,有的经受不住沉重的工作积劳成疾而累死、病死。许多不幸给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清明时节,细雨纷飞,野草油碧,扫墓的人们伫立墓道,扼腕叹息:

小云南,三年两季荒,穷走夷方饿奔厂,只有奶奶坟,没有老爹坟。

走在古驿街的青石板上,仿佛踩着了那个时代的心坎。往日喧嚣繁华的驿街,如今沉默,这种对比于感情不免是一种冲激。历史常以沉默的方式与人对话,再也听不到赶马人的一唱三叹,驿道上再没有“走夷方”和“奔厂”的队伍的邀约和惜别,主角已远。只剩下四合五天井的庭院深深,走马转角楼的回环曲折,三坊一照壁的端庄秀雅,“渔樵耕读”的雕花格子门窗记下了其主人的朴素理想,豪华客房张扬着百年前的奢华,“美人靠”浮华不再,略显冰凉。房主的笑脸从缤纷的花坛后闪出,老人在宽敞的院子中向着太阳,端详小脚。这是一种质朴而又和谐的美。历史行进的路途,如驿路一站又一站,只是一往无前。那个富于奔波劳苦而困于贫乏的时代,被抛在了遥远的来路。那些沉重的生活离云南驿远去,生活再不是架着沉重驮子的马,而是小康道路上纵情驰骋的骏马。

隐藏飞机的机窝

来源:年8期《城乡建设》

订阅热线 -

合作热线 -1530

投稿热线

《城乡建设》-cxj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s/6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