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岗里,人类历史的创世古歌,佤族生活的百科全书,佤山民族的深厚印记。
大型歌舞《族印·司岗里》,以“开天辟地、人类诞生、原始农耕、以物易物、拉木鼓、祭祀刀舞、接新水、薅秧歌、梦婚、叫谷魂、舂新米、唱新歌、依恋佤山”等原生态歌舞场景,辅以现代高科技灯光、音响与舞台效果,打造一台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的视听盛宴!
让您在震撼中领略佤山、佤族、佤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惊叹中感悟生命、生存、生活的深邃厚沉!
演出时间:每周二、四、六晚上8点开始
演出地点:沧源佤族自治县文体广场司岗里大剧院
族印·司岗里《族印·司岗里》由序—创世古歌、上篇—感恩天地、中篇—农耕礼赞、下篇—阿佤新歌以及尾声—依恋佤山等几个部分构成。
序—创世古歌
崖画舞、万物诞生、刀耕火种、以物易物
在开场序幕中,炫丽的灯光舞美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视听效果,把观众一下子带进那神奇的司岗里传说和人类诞生的浪漫梦幻世界之中;云海、佤寨、崖画、刀耕火种舞蹈以及以物易物场景等充分展现出佤乡神奇美丽的自然风情以及深邃厚重的人文风情。
上篇—感恩天地
拉木古、刀舞、木鼓与铓、木鼓甩发舞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萦绕心间的情感,是一种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阿佤人自古以来就活在山水丛林中,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吃野菜的人忘不了山的恩。《感恩天地》展现给观众一个敬畏鬼神、崇善自然、感恩天地的高尚品格和恢宏场面。
中篇—农耕礼赞
接新水、薅秧歌、月亮升起来、梦婚、叫谷魂
舂新米、簸米舞、尝新米、阿佤新歌、依恋佤山
从古至今,阿佤人辛勤耕耘着脚下这片土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获取食物,从事各种农耕活动,创造着农耕文明,体现出了非凡的智慧。透过《农耕礼赞》来展示阿佤人民用劳动换取富足、劳动是生命延续的技能的场面和农耕祭祀、感恩自然的高尚品格;整个篇章以厚重的农耕文明为积淀,营造展现出浓烈厚重的文化底蕴,并以现代编创手法,形成时空转换的表演形式,把观众带到古老、宁静、圣洁的农耕时代的历史长河中,去深刻理解阿佤人与大自然抗争的悲壮历史和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下篇—阿佤新歌
下篇《阿佤新歌》则通过《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被世人传唱了几十年,被中外认知了的佤族历史和文化经典标志,在极具激情和现代感的优美旋律和节奏中以民族音乐的冲击力打开人们的记忆之窗,体现阿佤人民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农耕文明的岁月之后,进入新历史时期,地处边疆的阿佤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彰显出阿佤人民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感恩和热爱。
尾声—依恋佤山
在音乐变奏和“司岗里之恋”的旋律中,演出进入尾声环节《依恋佤山》,在一片灿烂飞花中,人们挥手互动,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吼着,把歌声汇成了心曲。
来源/临沧融媒体新闻社
编辑/杨皓南责编/杨晶晶
监制/张绍勤总监制/王立松
投稿邮箱/lczbd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s/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