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的三大茶区分别为勐海、茶区下关和茶区易武茶区,三大茶区的历史发展及特点各有不同。此三大茶区,与普洱产区,西双版纳产区和临沧产区等三大产区的划分是不同的,茶友们容易混淆。首先说的是勐海茶区:
勐海茶区(性强、香气浓、涩度较高)
清朝以前,普洱茶的集散地是普洱府,清末时,普洱茶的加工技术传至倚邦、易武、勐海等地区,至民国初年,因政治经济原因、交通问题,加之瘟疫肆虐,茶叶的贸易重心完全被勐海地区取代。20世纪5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外,还在景洪、勐腊等县设站收购毛茶。目前勐海茶区涵盖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包括景洪、巴达、布朗山、班章、南糯山、勐龙、勐宋、勐遮等地。该茶区纬度与海拔较低、气温稍高、雨量较多,所产茶青具有性强、香气浓、涩度较高的特点。
下关茶区(质重、香气较沉、徽苦、微酸)
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在云南省大理市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顺宁、缅宁、景谷、佛海等茶区的茶青都在下关茶厂加工,因此这一带又被统称为下关茶区。如今的下关茶区包括思茅区、保山与临沧市北部,涵盖保山、昌宁、云县、景东、景谷、墨江、镇沅、思茅等县市。这些地域的共同点是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雨量较少、水甜柔,所产茶青则具有质重、香气较沉、徽苦、微酸的特色。
易武茶区(茶质厚重、香气独特)
易武茶区靠近普洱,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主要的原料来源地。其范围包括易武、基诺山、攸乐、倚邦、江城等地。易武茶区拥有悠久的制茶历史和传统,茶区内不但有许多野生型、栽培型茶树,野生茶园及少数民族栽培的茶园,还有大量私人作坊制作茶品。此茶区因人工栽培茶园历史悠久,目前还有许多百年左右的古茶园,该茶区是三大茶区中纬度与海拔最低、气温最高、雨量最多、古老原始茶种种类最多的一个茶区,而茶质厚重、各种茶叶香气独特、苦涩度高,是此茶区茶青特色。
此篇重点介绍三大茶区,云南还有三大产区,古六大茶山和今六大茶山之分,后期会逐渐给茶友们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c/9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