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沧市 >> 临沧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究竟是什么地方吸引昆明人ldquo打

来源:临沧市 时间:2021-8-1

云南有这样一个地方

吸引着昆明人“打飞的”

去当地买菜

这个地方是

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

有“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

世界第一长街宴“佤王宴”

云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走进临沧

云南广播电视台

交通频率、经济频率、民族频率

的融媒体报道团队

今天为大家带来

沧源佤族自治县

的精彩内容

吸引昆明人坐飞机去买菜

从沧源县城开车17公里,我们来到了勐来乡,勐来乡是崖画之乡、蜂桶鼓舞之乡,有神奇美丽的勐来峡谷,千年崖画群落,千姿百态的司岗里溶洞,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董棕等珍惜植物。

勐来乡副乡长李金锋介绍,沧源县目前打造的三条旅游线路都经过勐来乡,勐来乡从年开始建设民宿、农家乐,打造特色小镇,去年吸引了6万多人到勐来乡旅游。除了种植业,还通过特色的稻田养鱼,发展观光体验项目。说起勐来大闸蟹,李金锋直呼“太抢手”!“勐来大闸蟹沧源人都不够吃,很多时候都买不到”,李金锋说。

年12月,沧源佤山机场通航,不仅大大改善了沧源人民的交通出行条件,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沧源旅游。李金锋告诉记者,最近去菜市场买菜时,发现了很多外地人,询问后对方竟是专程坐飞机来买菜的,“坐早班飞机到沧源买菜,买完再坐飞机回去,大部分是从昆明来的退休老人”,李金锋感叹,“打飞的”到沧源买菜已经成为新潮流。

年勐来乡经济总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勐来乡人民群众生活的发展变化与农村危房改造“佤山幸福工程”密不可分,李金锋表示,佤山幸福工程实施之前年人均纯收入两三千元左右,目前已经超过一万元。

今年27岁的田江平是勐来乡勐来村的村主任,田江平介绍,勐来村是佤族与傣族的聚居地,这里傣族会说佤话,佤族会说傣话,见证了“傣族让坝、佤族下山”的历史变迁,傣佤共同互助繁荣发展,勐来村已通过第三方评估,年4月公示宣布脱贫。

年勐来大寨自然村被列为“云南省边疆繁荣稳定民族特色村寨示范村”,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年至今勐来村一直保持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说起佤山幸福工程

下面这个村必须有“姓名”

从“光荣寨”到“光荣新村”

沧源县糯良乡光荣新村是年实施沧源佤山幸福工程项目的一个集中建设点和示范点,按照“小村并大村、散户并成寨、边远靠集镇、四山迁朝路”的要求,由糯良村各组农户搬迁至现址,工程于年9月动工,年3月竣工入住,共完成民居房建设户,实现“光荣寨”到“光荣新村”的发展变化。

糯良乡宣传委员陈江介绍,过去佤族人民普遍居住在茅草房、杈杈房,70年来生产生活实现了质的飞跃,两层楼房、小汽车、拖拉机、液晶电视……现在很多家都有了。

记者采访糯良乡宣传委员陈江(右一)

道路实现了从“通达”到“通畅”,路面从砂石路变成硬化路、柏油路,年实现村村通硬化,目前主干道全部通了柏油路。以前到临翔区乘坐农村客运车要耗时2天,现在坐客车只需5个小时,开私家车3个小时。

“以前是别人找着来取茶叶,现在路通了自己去找市场,自己拉出去卖,可以最快的时间产生效益”,陈江说。

糯良村村主任李新华表示,在产业发展方面,除保留水稻、玉米、苦荞、茶叶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外,目前主要以核桃、烤烟产业为主。年光荣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村,年被授予临沧市十佳最美乡村荣誉称号,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今年44岁的卫忠华是光荣新村的交通劝导员,为光荣新村的交通安全和通畅尽自己的一份力。卫忠华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有五口人,经常吃不饱,住的是茅草房,只有一双鞋穿。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收入有2万多元,去年底还带着79岁的父亲从沧源坐飞机去湖南玩了一趟,第一次坐飞机的父亲,完成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心愿。

(光荣新村卫忠华家)

而“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

——翁丁村的发展

有他们的见证

三代村支书的见证

翁丁村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直过村,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完整而古老的佤族民风民俗,保留着原始的民居建筑及其独有的佤族文化。

翁丁村的老支书杨岩块与新中国同龄,年至年担任翁丁村的村支书,杨岩块说,翁丁村路的变化见证着翁丁村生产生活的变化、旅游业的发展:年以后翁丁村才有了土路,年通电,年通自来水,年有柏油路,年通二级路。

(老支书杨岩块)

年至年,李学文担任翁丁村村支书,李学文表示,自己高中时到沧源县城上学,走路要8个小时,由于耗时太长,一个月只回家一两次,现在出行方便了,开车仅需半个小时。过去生病没有钱看医生,现在参加新农合医疗的5岁以下儿童住院治疗全免费,孕妇住院分娩全免费,这项措施沧源县在全市率先实行。

(三代村支书接受记者采访)

现任村支书肖文军介绍,年起依托佤山幸福工程、科技惠民、生态旅游、易地搬迁等项目,在翁丁村东北方向启动翁丁新村建设工作。新村建设占地亩,建成民房栋,完成养殖小区、道路、给水、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年10月,户群众迁入新居。

(翁丁村航拍)

在旅游发展方面,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景区日常管理,创新“工分制”管理方式,社员除获得固定分红外,积极参与景区民俗活动表演等,根据工分领取工资,群众增收的“第一桶金”由此产生。

除此以外,村民们还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和出售土特产而获取收益,旅游收入已成为翁丁村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柱。肖文军表示,发展旅游业后,年人均纯收入从一两千元增长到七八千元。形成了“生产生活在新村、旅游经营在老寨”的格局,实现生产生活与发展致富统筹兼顾。

82岁高龄的翁丁村村民杨外嘎晚上住在新村,白天到老寨“守房子”,每天就可以有45元的收入,同时还在老寨出售茶叶获得一定的收入。她感叹着几十年来生活发生的变化,表示最喜欢现在的生活。

(翁丁村村民杨外嘎接受记者采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沧源村村寨寨变了样

佤山发展新篇章

将更加绚丽多彩

如何快速的找到我们?

关于我们

云南交通台,FM91.8云南交通之声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xc/6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