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临沧市 >> 临沧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中共永德地方史三永德镇康各族人民

来源:临沧市 时间:2021-8-2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面对日本法西斯的凶残暴行,善良淳朴的永德(镇康)各族人民,从活生生的现实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有国才有家,国破则家散,家散则人亡”的真正含义和深刻内涵。各族人民空前团结,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无论各族民众,还是各上层人士,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动员了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勐底傣族轧棉花

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中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被日军封锁,陆路和空中运输也受日本陆军和空军控制。

为了确保抗战军需和国际援助物资及时送到抗战前线,全县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征集了数以万计的民工抢修公路、铁路、机场,使抗日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年勐底傣族轧棉花

抢修滇缅公路。滇缅公路从中国昆明至缅甸腊戍全长千米,国内.4千米。年12月昆明至下关段千米通车。年12月,为了抢修下关至畹町千米滇缅公路,确保这条军事运输线的畅通,沿线20个县10余万民工穿越苍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等6座大山,跨过怒江、澜沧江、漾濞江等5条急流,修建大小桥梁座、石涵洞道,开挖石方余万立方米、土方1余万立方米,经过全线民工8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年8月滇缅公路全线通车。

年8月31日滇缅公路提前两个月通车。年至年,从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战略物资共约49万吨,极大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为抢修滇缅公路年1月26日县政府任命杨在睿为主任,张大文、朱振华、杨新昌等人为总监、监察,并紧急征调民工余人,开赴怒江西岸龙陵黄草坝至镇安所滇缅公路工地,他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带口粮,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历时半年,完成了修筑公路16千米的任务。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全长公里,中国段起于昆明,止于云南畹町,年底正式开始修建,年8月通车,成为“抗战输血管”。

抢修保顺公路。为了缓解滇缅公路运输负荷过重的状况和战略需要,年开始抢修保山至顺宁的保顺公路。同年5月26日,县政府奉令征调民工人,前往顺宁,协修保顺公路,任务为32千米。开工两个月后,因给养不能保障,被迫回撤因工程未完工,采取门摊户派筹款10万元,以资代劳上交工程处。

中国人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凝聚力,那个时候云南的青壮年都已经参军,剩下的大多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大家纷纷自带口粮和工具,跋山涉水到工地修路。

抢修滇缅铁路。年滇缅公路竣工通车后,国际援华抗战物资从仰光港用火车运到腊戍,再装上汽车运往昆明。但是,由于公路运输消耗高,运量有限,加之路面不好,汽车常拥挤受滞,需一两个月才能抵达昆明。

这条路铺了这么多的悲伤和惨痛,修筑了长达三年,结局更是让人痛心。

为了加快抗战物资的运输,缓解公路压力,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缅铁路。年秋,中英、美三方会商,签订了一项由美国贷款万美元,中、英两国合作修建滇缅铁路的协定。

永德县忙蚌村缜缅铁路遗址滇缅铁路简介

滇缅铁路云南境内全长千米,铁路分东西两段,西线从南涧进入云县、缅宁、永德(镇康)、耿马至孟定,由清水河口岸出境至滚弄与腊戍线接轨,年下半年开始勘测施工,年5月停工。

永德县忙蚌村缜缅铁路遗址临沧民工老老少少齐上阵

年10月15日,县政府奉令征调民工人由段开元任总队长,开赴南汀河下游沿岸,协修滇缅铁路忙蚌至勐简段路基及汽车便道。年2月,又增派民工人,突击施工。

永德县忙蚌村缜缅铁路遗址滇缅铁路基建旧址淹没于荒烟杂草之中

在抢修铁路中,县内上阵民工最多时曾达余人,编为1个总队3个大队。参加修筑铁路的民工除汉族外,有彝、佤、布朗、傣白、拉祜、傈僳、德昂、苗等少数民族,其中,还有不少的妇女儿童。

铺轨民工雕像

他们在生活全部自理的情况下,每天坚持开山、炸石、挖土方等繁重的劳动,由于瘴疠横行,许多人得了疟疾、痢疾等疾病,加之工伤、火灾、兽害等事故,有人死难于筑路工地上。同年5月,因缅甸被日军占领,工程停工,民工回撤。

永德县忙蚌村缜缅铁路遗址

抢修德党简易机场。为了提高防守部队军事指挥机动性和运送军需物资及为盟军战斗机导航,年5月1日,县政府奉令紧急征调民工人,昼夜赶修,突击5天5夜,在县城南2千米处(今永通路),建成德党简易机场,长米,宽70米,占地63亩。

他们都是中国人,拼尽全力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筑成抗日之路!

抢修电话线路和县内驿道。反攻滇西前夕,为了便于军事联络和战时运送伤员和军需物资,年8月17日,县政府征调民工0余人,参加架设顺宁经德党至怒江七道河的军用电话线。同年12月县政府又征调民工人投工21万个历时半月修通亚练文化至德党75千米的驿道。

图片源自网络,并非当时我县抢修话线的情形

踊跃募捐,为抗日救国慷慨解囊。为全力支援抗战,年开始,县内成立“抗日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组织义捐等活动,广泛发动各族各界募捐,支援慰劳前方将士。仅年全县“七七献金”就捐国币元。各族群众在负担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为了团结抗日,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支援抗日救国。

图片源自网络并,非当时我县募捐的情形

奋力支前,保障军需给养。为了前方将士英勇杀敌,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县内各族民众同心协力,全民动员、奋力支前,保障前方将士军需给养。-年,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六军新编三十九师、四十九师,二军九师、新编三十三师、七十六师,七十一军八十七师、骑兵团等部队相继轮番交叉进驻县境,实施防御。常年驻防官兵约2万人,最多时达3万余人。由于大军云集,再加之地方抗日武装云宁守备指挥部及其护路营、抗日游击队等的所有军需给养,基本靠永德(镇康)和邻县各族人民供给。

中国远征军开始发起对龙陵的攻击,图片源自网络

年3月8日,在勐捧镇召开军政联席会,专题讨论支前问题。会议最后作出决定,由天池(勐板乡)、勐捧、双河(勐堆乡)3镇按户口平均负担驻境七十一军的粮秣副食供给,其中天池镇户口户,月交军米千克,户均18千克;食油千克,户均2千克;蔬菜千克,户均26千克;豆类、柴草各项千克,户均20.6千克。天池镇的负担,是全县各族人民对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一个缩影。据不完全统计,县内抗战支前期间,共计供给驻军大米万千克,香油50.4万千克,肉19.8万千克,蔬菜70万千克,此外,还有大量的玉米、豆子、木柴、稻草等这样的重负,使县境从上到下都叫苦不迭,虽然如此,但为确保抗战需求,全县人民仍然省口节齿,竭尽全力保证军供给养。

图片源自网络

全力出动,投入军需调运。从年5月开始,全县军需调运日趋加重。为完成军需调运重任,同年6月,成立粮秣筹备招待所,后改为军民合作总站。初期,从民间征调骡马匹,组成县直常年运输大队,负责军需调运。后期,各乡镇相继成立分站,组成运输中队。共调集骡马驮牛匹(头),民工0余人,常年从事军需粮秣的运输。

头戴法式钢盔的滇军

年战局临近反攻后,军运更为浩繁,全县男女老少齐出动,将县内及云县、顺宁等地转来的粮秣,运抵耿马犀牛大寨、缅甸果敢及怒江东岸的三江口、七道河、象脚水等29处前营阵地,又将伤病员从怒江东岸的战场上运送医院治疗,往返一次需10多天。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全县投人运输畜力.8万匹次,民工万人次,完成粮秣调运万千克,年均万千克。由于不分白天黑夜、天晴下雨的运输,不少民工和役畜都累倒或累死在运输的路上。源源不断运送到前线部队的军需物资里,流淌着各族民众的汗水和热血。

滇军检阅图片源自网络

年5月11日,经过两年的隔江对峙后,远征军强渡怒江反攻滇西,向日军发起致命一击。年1月20日收复畹町,27日远征军与驻印军反攻缅北的部队在芒友会师,沦陷区域全部收复,滇西抗战取得全面胜利。

永德县忙蚌村缜缅铁路遗址感恩湖

八年抗战,永德(镇康)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不畏强暴,应征入伍,拿起武器,投身抗日战场与敌人作殊死斗争。同时,留在后方的民众,倾其所有支援抗战,阻止日军东渡怒江,为滇西抗战胜利,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永德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cangzx.com/lcsly/6941.html